展鸿观点
当前位置:

常识考点多如牛毛,掌握技巧才是成“公”之道

2018-10-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历年公考中,常识一直都是考生最头疼的一部分。晦涩难懂的马克思,多如牛毛的法律,无从下手的经济,以及铺天盖地的人文常识等等。看到这些内容,仿佛没有几十年量的积累根本无从下手。但是我们反问自己,常识难吗?何为常识,即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作技能、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一切基于敬畏自然。

回顾常识的概念,我们知道常识在考试中不难,大都是些普通或者必备的知识而已。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部分内容,却成为了考生最难啃的硬骨头呢?

原因就是内容太“多”,几乎涵盖了我们之前所学的大部分科目。

笔者认为万事开头,不怕难,怕的是不知道难在哪里。

那这样看来,明确了问题在哪里就好解决了。基础性的东西掌握起来容易,但要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效益最大化,光靠死记硬背肯定不够。

所以在常识的备考中,备考技巧尤为重要,那何为成“公”之道的技巧呢?接下来,我们从以下几个维度来阐述。

夯实基础,完整覆盖。首先套用常识中经常考的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事情在发生质变之前都要经历漫长的积累,常识更是如此。如何快速的积累,建议考生们在前期把所有常识内容翻阅一遍,通过系统的学习,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每天做相应各类型真题,做到查漏补缺,温故知新。

突出重点,快速拔高。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全部熟悉了常识的基本内容。根据我们每个人自身的情况,找到最擅长的模块。在最擅长的模块基础上拔高,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做题的感觉和自信。再找自己最薄弱的环节,重点突击,保证常识整体的分值。最后,根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对重点模块的知识点各个击破,进一步提高分值。常识中的重点模块包括:

政治常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九大等;

人文常识——我国的历史、中医、戏剧、国画、书法、文学作品等;

科技常识——科技史、最新科技成果;

法律常识——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基本法律知识;

经济常识——重大经济现象、政策和措施、以及政策运用;

地理常识——资源能源、气候环境等。

在掌握如上系统的复习方法后,多关注新闻时事。比如国家的大政方针,成功经验等都需要多留意观察。

懂得取舍,决胜时间。公职考试基本上都有时间限制,并且普遍让考生觉得时间不够用,这样设置一方面是为了考查考生的专业能力,另外一方面是考察大家的心态。所以,在考试中我们要把握适“度”原则,要在保证会做的题正确的基础上,增加难题的准确率。稳中求胜,所向披靡。

备考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这句话很恰当的阐明常识备考的特点,只要大家掌握复习方法,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