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中国消费者协会27日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下称报告)指出,2024年,除了追求性价比之外,情绪释放将成为影响着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也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新的消费热点。
由于近期考试季,高考、中考都在炎热的6月进行。淘宝上旗袍销量暴涨,寓意“旗开得胜”。淘宝高考加油会场,中国石化上线了八大油气田“高考加油包”,一周内有将近5000人买单。消费者花1分钱下单后“自动发货”,选择的油气田立马启动,为其指定人加油、打气。
不只是“高考加油包”,眼下,“情感树洞”“叫醒哄睡”“失恋安慰”“解压玩具”等情绪消费品花样繁多,为情绪价值买单的消费新理念、新现象、新趋势,正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演化为新的消费动能。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指出,2024年,消费者除了追求性价比之外,情绪释放将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有望打造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热点。
花一点小钱,买一份快乐,情绪价值潜力巨大。当下年轻人生活节奏快,事业、学业压力大,常常会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情绪消费所带来的快速解压、放松疗愈等功能,成为一代人的刚需。
“情绪”商品正在成为一门生意
“花小钱,买开心。”一位品牌策划说道,“这届年轻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这也成了一门越来越火的生意。”
在消费需求的地方也伴生了市场。根据市场研究报告,情绪商品消费市场正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商品的附加值,例如情感满足、文化认同和社交互动等。天眼查数据显示,近5年来,“解压”相关企业年注册量迅猛增长。截至2022年,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产品服务、商标含“解压”的相关企业有810家。2022年,与此相关的新增注册企业有70余家。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感需求,而情绪商品正是根据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进行设计和生产的。这种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不仅体现在商品的外观设计上,更体现在商品所传递的情感价值上。例如,在“什么东西”热搜榜单,香菜腮红、头盔伞……各种难以捉摸、特立独行的手办却有着不低的销量,消费者对于小众新奇特商品的兴趣高涨;倾听师、占星师等体验型商品消费也在快速攀升。
这些看似小众无厘头的消费,却有着不低的交易额,反映出消费者人群的细分化、需求的多元化。有数据显示,淘宝上每天有1.1亿个长尾搜索词,对应着海量的长尾需求,绝大部分都有待满足。
在情绪商品市场中,以健康、环保、有机等为主题的商品备受关注。这些商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环保和有机的需求,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心理上的满足和舒适感。此外,以时尚、潮流、个性等为主题的商品也备受追捧,这些商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感觉和体验。
比如,丑萌商品的走俏,也折射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淘宝近日发布了2024第四届淘宝“丑东西”“年度5丑”商品,“吾皇的伞”“碧绿青蛙勺子”“开水壶头盔”等产品入围。平台相关人士分析,“‘丑东西’受追捧并不意味着年轻人的审美发生改变,相反的,我们在这里看见了越来越多追求松弛,对不完美包容,为自由和情绪价值买单的年轻人。”
在消费者群体方面,年轻消费者是情绪商品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注重个性、追求品质、关注情感满足,愿意为符合自己需求的情绪商品买单。《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21—2022)》显示,18岁至34岁的青年焦虑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面对工作、学业等带来的紧张和压力,一些年轻人开始选择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甚至花钱为“疗愈”买单。
此外,女性消费者也是情绪商品消费的重要力量,她们注重情感、关注健康、关注美丽,对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情绪商品有着更高的购买意愿。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血脉觉醒”,不买基金买黄金。打开各类社交媒体,各类博主种草的黄金首饰款式时尚工艺多样,备受年轻人追捧。“随着今年黄金价格疯涨,以前可能还觉得黄金俗气,现在觉得真香。”《2023珠宝饰品行业趋势白皮书》显示,今年,珠宝饰品行业在规模和消费升级方面持续增长。购买黄金的人群中,年轻人显然比以往更有热情。5年内,青年人购置黄金的比例已从16%增长至59%。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普及对情绪商品消费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里,年轻人可以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和情感故事,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形成一个温暖的社群。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让情绪商品消费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
不可回避的是,情绪商品消费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过度追求情感满足可能导致消费观的扭曲,出现盲目消费、过度消费等问题。此外,情绪商品消费也可能引发商业欺诈和虚假宣传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和不良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时常面临种种压力和焦虑。而情绪商品消费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情感的出口,他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的堆砌,“该省省,该花花”。情绪商品消费正是这样一种契合他们需求的消费形式,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年轻人的情感、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满足了他们对于个性化和情感化的无尽追求。
完善措施
用好科技资源,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年轻一代是数字时代原住民,对虚拟商品接受度良好,是数字化消费的拥趸。商家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运动、网络营销等新型手段与平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探索优质服务场景,促进情绪消费产品创新提质。例如,传统的心理医师收费较高且需要事先预约,“AI心理陪伴师”可24小时在线进行智能心理疏导、改善负面情绪,提供安全、廉价、便捷的情感陪伴和疏导服务。
严守安全底线,防范法律和伦理风险。情绪消费也存在风险,如某些虚拟情感类商品打起法律和道德的“擦边球”,通过低俗类产品传播黄赌毒,甚至导致某些消费者沉迷于虚假情感而不能自拔,影响现实生活。对此,消费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提升消费体验,引导理性消费,并通过制度完善、导向引领、社会监督等协同发力,加强保护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人格尊严、情感寄托等精神利益。
完善相关法规,注重用户的隐私保护。情绪消费品具有特殊性,密切关联个体的私密信息,“情感树洞”“骂醒恋爱脑”等典型的情绪消费都涉及大量个人隐私,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数据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何规范行业标准,如何确定服务准入标准,如何处理纠纷,都需要规范和监管,确保数据价值被安全、合理、合法地使用,确保用户的法律权益和隐私保障。
人民热评:情绪经济消费,买卖双方的双向奔赴
一段时间来,一种新型虚拟商品,正在年轻人中悄然热销。为自己不够聪明而烦恼?网上有“爱因斯坦的脑子”供应,每份0.1-1元不等,销售时商家会贴心提醒你下单后秒发,可以坐等自己变聪明;失恋后痛苦不堪又无人言说,可以下单“失恋陪伴”,很快可以收获陌生人的贴心安慰开导……至于借助“树洞”倾诉自己郁闷情绪或通过“夸夸部落”收获满屏赞誉,更成了许多年轻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一方敢卖,一方敢买,成为一种彼此默契的双向奔赴。
这种被称为“情绪经济”的新经济现象,其实反映着年轻一代,尤其是“Z世代”年轻人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心理困惑及求解选择。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进展,人际交往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数字时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个体之间的简单互动,数字化生存成为当今社会年轻人的生活日常。“陌生的熟人”开始在人际交往中大量出现。远隔千里万里、素未谋面的网友,可以成为彼此倾诉的对象。年轻人这种习经为常的网络社交方式,成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败、沮丧时寻求情绪经济抚慰的技术和社会背景。
人的社会性特征要求在彼此交往和心灵沟通中,寻获生存的意义。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在数字生存状态中,人们表面上似乎在一起,但彼此却处于封闭的空间中,内心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失去了线下的亲密感。这是网络社交中人们精神情感世界呈现出的独特景观,也是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社会化生存困境的重要表征。因此,寻求虚拟的情绪消费,符合当代年轻人一以贯之的线上消费模式。
年轻人的生存失意需要寻找精准匹配的情感护理。年轻一代面对的社会是一个加速社会,科技的加速和社会变迁的加速导致了个体生活步调的加速。这种快节奏的生活让个体陷入难以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建立和寻找深层次的情感陪护,但却又渴望获得陪伴的情感支持。由此,掏出手机,搜索、购买虚拟情绪服务,不仅快速,而且可以精准地匹配到自己的情感需求,个体无需再到线下单独约时间和亲友们倾诉,情绪在线上便可被精准吸纳。
虚拟的情绪经济消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类型,除了可以帮助当今年轻人舒解内心困苦,获得心理慰籍外,还可以防止现实消费可能产生的隐私泄露之困。隐私作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个人秘密”、与个人的尊严紧密相关。虚拟、陌生的“树洞倾诉”“陌生者闲聊”等,可以让失意者在被关怀和抚慰的同时,生活尊严得到保护。与此同时,也可以给陷于精神困顿中的年轻人以一种情绪助力。因此,我们应对其持有足够的理解和宽容。
但情绪经济消费的毕竟是一种虚拟商品,对其可能存在的消费陷阱,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对消费者而言,要防止频繁购买虚拟商品隐入消费成瘾的困局和轻信虚拟商品功能误入自欺欺人的窘境。对商家而言,防止假借情绪消费恶意敛财,杜绝以合法的情绪消费之名行非法之事。对社会治理者而言,应该确定情绪消费的合法边界,引导消费者在遭遇心理困境时,更多寻求现实世界中亲朋好友或者专业人士的帮助。
“无用之用”的情绪消费,可以为自己受创的心灵堡垒进行必要的修饰,也会在单调的生活中,增添他人无权剥夺的点滴快乐。但是,鲜花会枯萎,甜言蜜语会起腻,情绪消费的“赏味期限”相当短暂。抖落尘埃再次出发,重新理性地回归意义的生活,才会拥有更多的生活意义。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