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鸿观点
当前位置:

展鸿观点|古代史书知多少

2023-09-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公务员招考公告历年真题32学苑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修史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悠久的几千年历史才能得以流传下来。古语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可见读史的重要性,如今的我们通过阅读历代流传下来的史书,能够得知历史上的兴亡更替,感悟五千年文明的灿烂辉煌。今天展鸿小编整理了一些有关古代史书的常识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古代史书体例

(一)编年体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由周代史官于公元前841年前后创体,现存文献最早起源于中国的春秋时期,数量极多,因为编年体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为悠久的史书文学体裁,故《隋书·经籍志》称之为“古史”。

(二)纪传体

纪传体,指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载记和史论等的综合。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三)纪事本末体

纪事本末体,指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例。纪事本末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一书备诸事之本末”,二是“一书具一事之本末”。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新体裁,从而为史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始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四)国别体

国别体,是一种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五)断代史

断代史,指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历史的史书或史书体例。它是相对于“通史”而言的。以朝代或时代为断限,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作叙述之史书。汉朝东汉时期班固作《汉书》,首创其例。此后大部分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史书都属断代史性质之史书。

(六)通史

通史,指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古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二、中国古代著名史书

(一)《春秋》

《春秋》是中国春秋时期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鲁国的重要史实。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二)《左传》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代儒客学子重要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在艺术上有较高的价值,善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亦善于刻画人物,善于写外交辞令,为后人所推崇。

(三)《战国策》

《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刘向编撰后,删去其中明显荒诞不经的内容,按照国别,重新编排体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卷,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策”论,内容以战国时期,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同时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四)《史记》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五)《汉书》《后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昭弟子马续补写而成。《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是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史类文学作品,属“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从王莽至汉献帝195年的史实;共一百二十卷,包括十纪、八十传、八志三十卷。属“二十四史”之一。

(六)《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全书只有本纪和列传。

(七)《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本人担任主编,在刘放、刘恕和范祖禹的协助下,历时19年而编撰完成,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遂赐名《资治通鉴》。全书分为294卷,约三百多万字,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截止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共16朝1362年的历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