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鸿观点
当前位置:
  • 首页 >
  • 展鸿观点
  • >
  • 公考热点丨麻药“迷人”,你站“江宁婆婆”还是“陈医生”?

公考热点丨麻药“迷人”,你站“江宁婆婆”还是“陈医生”?

2021-03-0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公务员招考公告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事件回顾

——2月初,“佛山23岁新入职女员工酒店内死亡”案引发关注。2月9日,佛山市公安局高明分局通报称,该女子陈某梅(23岁)与报警男子彭某(39岁),同为某建筑工程公司资料室员工,彭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已将其刑事拘留。10日,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检察院称,已依法对彭某以涉嫌强奸(致人死亡)罪作出批准逮捕决定。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其中,“七氟烷中毒”的细节,能否“一捂就晕”(比如15秒内)更成为部分专业人士争论的焦点。

——2月10日,妇产科医生的博主@妇产科的陈大夫率先发文,介绍了吸入性麻醉剂的危险性,并呼吁警方彻查七氟烷的流通渠道。但在其博文中,一句“还真的有这样一捂就晕的药物,那就是乙醚、七氟烷这类高纯度的合成化学物”引发了争议,且在该文被转发过程中,引用频率最高的就是这一句。

——随着此言论的传播范围扩大,@江宁婆婆发文强调:“那种拍一下你的肩膀冲你吹口气和你说句话就分分钟操控你的意识让你在清醒状态下带着他去银行取钱的迷魂药不存在。”

文章中,@江宁婆婆提到了@妇产科的陈大夫的“出圈”言论,称“这番话很不专业,很不严谨,很不负责”,“七氟烷确实是麻醉效果比乙醚更好的化学品,但是要达到‘一捂就晕’,乙醚做不到,七氟烷也做不到。一捂就死的化学品倒是很多。”

@江宁婆婆认为,陈大夫以及其他医生或者学者在这个事情上判断有误,主要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报道中提到的死者死于七氟烷,却并不清楚疑犯的作案手法。

与此同时,在相关讨论下,不少麻醉专业的网友留言称,“一捂就晕”的麻醉药目前不存在,且“医学不同专科差别极大”,妇产科医生对于麻醉药的说法只能做参考,麻醉医生的话才是最准确的。

——@妇产科的陈大夫为了证实自己的专业水准,拿七氟烷捂自己。实验视频发布后,更大的质疑涌向该女医生。对于其以身试药、迷晕自己之举,有人质疑是否“想红想疯了”。要知道,在微博上,妇产科的陈大夫可是有200多万粉丝的大V。而且她还被人指出违法了,其后她关闭账号并报警自首,但被警察告知七氟烷并非“管制药品”。


“七氟烷”中毒引起舆论注意

佛山女孩被害一案,令群众最为关心的便是“七氟烷中毒”这一细节。

“七氟烷”是什么?为什么如此厉害?在现实生活中危害性有多大?是否应该引起人们关注?这让广大群众既好奇又担忧。

借此,众多科普大V参与进了相关讨论。

而追根究底,这件事原本更应该着眼的便是七氟烷的效果是否如传闻所说“一捂就晕”?而这种药物又应如何溯源管控。


争论焦点:一捂就晕?不能一捂就晕?

这一事件舆论扩大化主要是由于两个大V的相反意见。陈大夫的主要观点是:七氟烷是能够做到“一捂就晕”的,这种药若是被不当使用,是会给更多的女孩带来潜在的威胁的。

而江宁婆婆则从药物原理的角度反驳她,提出:无论是乙醚还是七氟烷,都无法实现“一捂就晕”。

在陈大夫以身试药之后,江宁婆婆表示,尽管在其视频中,陈大夫确实受药物影响晕倒,但七氟烷作案,需要考虑到作案现场,作案对象等多种情况,而非确定的“一捂就晕”。

不少网友身处情绪之中,针对这两方观点激情站队,肯定一方,批判另一方,有人认为陈大夫“愚蠢”,不够“科学”,而同时也有人认为江宁婆婆过于理性,无法共情女性。

实际上,输出观点,批判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对立面并非这次争论的主要目的,本质上还是需要看到事件反应的问题所在。


最终目的:关注药物流向,严惩犯罪

陈大夫的做法虽不可取,从科普工作上来说,做法欠妥,不具备严谨性。当群众为这两位大V的立场纷纷站队争论不休时,陈大夫的解释更令人深思:江宁婆婆并没有坏心眼,他的出发点是针对一些制造恐慌的并不科学的谣言(主要是怕引起大家的恐慌),而自己是证明了这个药物的危害性,他们的出发点是不一样,但是,都是出于好心。

正是如此,二人的立场或有不同,情绪或观点也各有令群众不满之处,但二人的目的都没有错,一人希望能够引起群体对这类药物犯罪的重视,而一人则希望公众不必过于恐慌。

七氟烷虽不能“一捂就晕”,但其麻醉功效是不可忽视的;比如结合以往经验,介绍口服麻醉剂和吸入性麻醉剂在一些案件中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呼吁舆论不要跑偏,讨论要回归到“从源头上严厉打击管制药物的流向,对此类犯罪严惩不贷”这一主线上。


结语

这一件事,既给予科普博主启示,科普工作必须要以专业严谨为主,又告诉公众,看待问题当看全局,抓主要矛盾,勿要盲目站队。更需要关注的是,尽管说七氟烷“一捂就晕”过于夸张,也不够科学,但也警示我们,麻醉药的管理确实存在疏漏,类似“非管制”但确有危害性的药品有多少?对于其管制方式是否需要修正、管控其危害?思考和讨论不能止步于网友和专业人士,也需要相关部门更深入地研究判断。

  • 1
  •  
  • 2
  •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