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鸿观点
当前位置:

回顾历届国家领导人重要思想

2018-05-0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毛泽东思想】

1.背景

1)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2)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5)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个人因素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

2.理论发展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过的正确的理论思想和经验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开始了全新的中国革命。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主要著作中得到体现。

4)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长期艰苦斗争中,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工作,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5)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包括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都对它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聪明才智,是党和人民群众进行伟大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

6)王稼祥1943年7月5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

7)党的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科学体系

1)毛泽东从近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出发,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毛泽东提出的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反动派的专政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3)毛泽东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军队的问题。

4)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5)毛泽东根据“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个基本观点,提出了许多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

6)毛泽东特别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4.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艰辛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理论】

1.背景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主要内容

1)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3.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科学内涵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主要地位

1)“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中国共产党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始终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的。什么时候坚持并做到了这样“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就兴旺发达,就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经得起任何风浪的冲击。什么时候如果偏离或没有完全做到“三个代表”,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人民就会不满意,中国共产党就会遇到困难和曲折。

2)“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人民赋予的。中国共产党能够执政、并且能够执好政的基础,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力量之源。我们党能够始终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力量的源泉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成功和发展的奥秘所在。

3.重大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统一与创新。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4)“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

1.内涵

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2.重要论断

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

3)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

4)科学发展观的终极指向是:促进生产力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使之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从而增进社会和谐,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

3.七大主题

(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

(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

(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

(5)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

(6)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

(7)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

4.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思想形成

(1)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主要内容

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3.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