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资料
当前位置:

常识积累——实践的三种基本特征

2025-10-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公务员招考公告历年真题32学苑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在各个考试的考查范围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考查的难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三种基本特征的相关内容。

  实践的三种基本特征包括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直接现实性:实践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使人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现实。这是实践区别于认识的本质特征。

(客观物质性: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它是基于客观物质世界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是客观的。)

  例:毛泽东同志指出,人们达到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否则就是滞后性的认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品格是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主要根据。

  2.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们在实践中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遵循一定的价值目标,通过实践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马克思曾说,蜜蜂建造的蜂房使人间的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它在本质上只是一种本能活动,即使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社会性的活动。人们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实践的内容、形式和规模都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例: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说明了实践是在历史中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这些特征表明,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桥梁,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践活动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石。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