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资料
当前位置:

常识积累——明朝的主要政治

2025-10-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公务员招考公告历年真题32学苑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今天来介绍一下明朝的政治制度。

一、丞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历史原因:“洪武十三年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

直接原因:宰相胡惟庸专权擅政。

2.内容:废丞相,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宣布成为定制,丞相制度被永远废除。

二、内阁制度

1.背景:朱元璋废丞相后,导致了皇帝政务繁忙的弊端。

2.形成、发展过程

时期名称职权特点

明太祖(奠定基础)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秦章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确立)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明宣宗(发展)内阁大学士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地位变得更加重要首辅权压群臣,六部几乎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明神宗(全盛时期)侵夺六部职权,内阁首辅全盛

3.性质: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4.特点:(1)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皆由皇帝决定。

(3)阁臣“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4)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的作用。

5.评价:加强了专制主义,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统治;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后为防止内阁威胁皇权,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但后来宦官参政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

三、特务统治

皇帝授权“锦衣卫”掌管缉捕、刑狱之事,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是一种非正常的监察。锦衣卫直接由皇帝指挥,不受政府司法部门管辖。后来又先后设立东厂、西厂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皇帝直接控制。

厂卫制度的设置是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最突出的表现,它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和专制制度的腐朽反动性加强。

四、“靖难之役”

1.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继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的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2.1403年,朱棣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北京城全部主体工程建成,朱棣正式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

五、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

1.君主不理朝政,大权落入奸臣和宦官之手。

2.宦官专权,排挤打击正直的朝臣和士人。

3.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

六、明末农民起义

  • 1
  •  
  • 2
  •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