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热点背景】
这个夏天,博物馆成了新晋热门打卡地,定闹钟抢票、多个设备同时抢票、不停刷新系统……不少人为了预约到博物馆使出了浑身解数。“到博物馆去”俨然已经成了这个暑期出行的新风尚。
【综合分析】
口袋愈发“鼓”起来之后,脑袋的富有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博物馆文化氛围浓厚、历史底蕴深厚,成为更多年轻群体、学生充实历史文化知识的热门选择在情理之中。同时,相关部门和博物馆推出的一系列举措,也在助力“文博游”持续升温。比如推出“数字+”博物馆、精心设计主题展、打造特色文创IP等,让文物“活起来”,让大众走进来。就像“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集合了图像、文字、视频、新媒体等多元展示手法,在国家博物馆展览期间“一票难求”,在各地的特展也频频“出圈”。还有“数字敦煌”,让公众“穿越”历史,身临其境般感知敦煌文化艺术的多元价值与无穷魅力。不少博物馆面对“博物馆热”带来的大量人流,还推出延长开馆时间、取消“周一闭馆”、分时段投放门票、增加预约名额等暖心举措,用心呵护游客的观展热情。
但也应当看到,这期间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黄牛”囤票、倒票,加剧抢票难度、干扰参观秩序。比如,讲解质量参差不齐,官方讲解力量不足,一些非馆方讲解人员随意歪曲历史、戏说历史,容易误导参观群众。这也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提出观点】
“博物馆热”不应只是“夏天的风”,而应以这个夏天为起点,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对策】
如何珍视大家的热情,正视大家的需求,我们要做的也还有很多:一是扩容,让更多的博物馆走进人们的视野。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我国博物馆总数已达6565家。但是,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还是故宫博物院等“明星”博物馆,要有意发掘更多“冷门”优质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更多选择,平衡不同地区间的文化场所供给,让社会公众平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二是提质,持续提升配套服务质量。不断优化参观预约机制,坚决打击“黄牛”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观众合法权益,保护参观热情。发展壮大官方讲解队伍,加强讲解人员技能培训,健全数字讲解服务,更好满足公众的观展需求和文化需要。三是增效,不断丰富参观学习方式。推动博物馆“走出去”。利用与学校合作等方式,让更多的博物馆优质资源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与历史、艺术等日常学习紧密结合,发挥博物馆更大教育作用。加大数字化革新力度,推出更多云展览、云展厅,缓解部分进馆参观压力。
【意义分析】
“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这不仅是美好期许,也是正在发生的现实。(摘自网络,侵权删)
来源:浙江在线
编辑:展鸿教育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