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当前位置:

申论热点:临期食品“捡漏”更要避坑

2022-05-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公务员招考公告历年真题32学苑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考生在平时可以多阅读一些权威媒体的报道或时评,一是对阅读素材的积累,二是对写作手法的借鉴。展鸿教育挑选了一些文章,供各位考生阅读参考:

【背景事件】

9.9元十包的薯片,10元五包的火鸡面,3块钱的巴黎气泡水……如此低价的食品,却和超市里销售的商品并无两样,唯一的区别在于——临近保质期。用打折的价格买到“不打折”的食品,近年来,临期食品不断受到当代消费者的青睐。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中老年群体是临期食品消费主体,其实不然,近两年临期食品火爆主要是吸引了大量年轻人。一方面优质品牌的食品,保障了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临期食品的折扣又省下了一大笔钱。年轻人通过临期食品享受着“精致穷”的生活。

【综合分析】

临期食品,通常指即将到达保质期,且未超过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在食品行业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距离保质期还剩三分之一时间的商品将不能进入连锁零售商店,而它们也就沦为了临期食品,不得不以低价出售。临期食品不等于过期食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只要在保质期内正常储存,安全性是有保证的,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然而,疑虑仍在,有个颇为内涵的网络调查:长期买“临期食品”的人,后来怎么样了?这个调查兼具风趣,也揭示了某种担忧。网友的回答也很幽默。“省钱了”“吃得更胖了”“变成了卖临期食品的”。

长期买“临期食品”的人,变成了卖临期食品的,并不全是调侃。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临期食品赛道扩容明显,与先前超市开设临期食品折扣区不同的是,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临期食品卖场和平台。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2021年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318亿元。消费者买单,商家想缓解库存积压,资本加持,再加上国家反食品浪费风向标下的附加社会意义,临期食品生意,似乎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然而,所谓物极必反,随着临期食品的需求暴增,供应跟不上需求,更因为以销定产成为趋势,数字化管理将大幅降低在生产和库存环节产生的滞销产品。临期食品市场面临着尴尬:货源减少,性价比优势丧失,消费者很难买单。

买不到就赚不到,买到了但不是很便宜,“真的很香”的体验就会下降。而临期食品性价比优势不再明显,还不是最需忧虑的。优质品牌临期食品货源减少,一些临期食品折扣店产品开始“挂羊头卖狗肉”,上架众多小品牌临期食品。更过分的是,伴随着过度消费、缺乏监管等问题逐渐暴露,存在临期食品包装不合格、快递到消费者手中的临期食品已过期等现象。一些商家受利益驱使,篡改临期食品的生产日期,用过期食品冒充临期食品。比如,某商超涉嫌篡改延长啤酒的保质期、某海鲜品牌将过期食品与临期食品混卖。这类现象需要引起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视。

消费者也别只顾着薅羊毛、捡漏,更要增强自我甄别能力,尽量购买正规渠道售卖的产品。同时,对待临期食品要理性消费,建议少量多次购买。买多了吃不了,临期变过期,看似省钱却浪费。

来源:每日新报

编辑:展鸿教育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