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当前位置:

申论热点:基层工作中为何出现“伪创新”现象?

2022-04-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公务员招考公告历年真题32学苑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事件背景】

创新方式方法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重要手段。然而,有的地方出现伪创新等苗头,片面追求标新立异,忽视实际工作效果和群众需求,增加基层负担,破坏基层政治生态。

【存在问题】

一、“造词式”创新。“爱心妈妈”“阳光计划”“心连心,手牵手”……一名镇党委书记把数份名字各异的材料摊在桌上。他说,其实这些都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活动,工作内容大同小异,但改了个名字、换了个说法,就成了创新做法。每次改名都需要基层视此为一个新活动,重新组织材料上报,给相关干部平添不少工作量。有基层干部感叹:“伪创新那是真折腾!”一名街道办负责人诉苦,落实工作时还要苦思冥想“创新”经验,才能给上级留下印象。前几年常用的“三三工作法”“三四五六机制”等“数数型”总结“烂大街”后,“找第一”成了新方法,“首例”“首创”等表述成为新宠。

二、“复制式”创新。一些乡镇干部反映,随着“河长制”“林长制”流行,有的基层工作创新风向呈现以“长”为荣的趋势:治理马路有“路长”,负责环境有“环长”,综合治理有“综长”等。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有的部门想出“某长制”作为“新工作思路”后,便下文到乡镇、村安排人头,一般由乡镇长、村主任等担任负责人。有的“新机制”多一个“长”便多出每月几百到上千元的补贴,却并未将相关机制办法作适配性调整,忽视了本地发展实际,只是简单地复制移植经验。

三、“亮点式”创新。有受访者反映,村里的村史馆建得“高大上”,迎检多次被夸“新颖”,却常年闭门不对老百姓开放;党建展板“琳琅满目”,楼梯、走廊贴得到处都是,内容却华而不实,只顾“上墙”却不入心。此类“亮点式”创新片面追求“高大上”,反而加重基层负担和成本。一位基层干部回忆,为创新基层数字治理机制,某政务服务App安装覆盖率曾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以突显政务服务智能化程度。不少留守老年人尚不习惯智能手机操作,干部只能辗转联系他们在外务工的子女,既耽误群众精力,也增加基层干部压力。

【原因分析】

为何一些地方基层治理以创新为名却缺创新之实?部分基层受访者反映,少数干部急功近利、甩责任、求短效的不良心态是导致伪创新现象在基层冒头的重要原因。

一是工作成效靠新概念加分,伪创新是“为领导创新”。部分受访基层干部表示,许多基层工作都是类似的,仅仅完成工作只是“及格水平”,为给上级留下印象,就算同样的事情也要整个新概念,领导才会认为落实有力。东部省份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说,所谓“创新”,其实是“为领导创新”,“活还是那些活,除了汇报时有用,其他时候没啥意义”。

二是工作责任随着新提法下压,伪创新成为“甩锅”新方法。半月谈记者在调研时发现,少数基层机制上的伪创新,一方面是作为汇报材料中的“填充剂”,另一方面在出问题时,成为相关部门推脱责任的“润滑剂”。一位乡镇工作人员说,以“环长”为例,“环长”一般由乡镇长、村主任兼任,没有相应的执法权,但当了“长”就得担责,出了问题就面临认罚的风险。相关职能部门无形中把责任下推了。“有的部门对工作的‘创新’做法,背后难免有揽权、推责的考量。”这位基层干部说。

三是工作思路跟着新领导更换,届届都创新才显得“有成效”。中部某省一名镇党委书记坦言,有的创新工作需要领导高位推动,换了领导可能工作思路也跟着换了,原来的创新也“过时”了,不再被关注,配置的资源也减少。而有的部门换新领导以后,就算相同的工作也要“创新”个新说法和新名字,虽然内容一样,项目却成了这届的新项目。上述镇党委书记表示,这种现象在部分部门工作上体现得较为明显,届届有“创新”,才显得每届都有新成效和进展。

【应对措施】

求真务实是工作创新的前提。基层部分伪创新的出现,本质上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变种。“基层创新应该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部分基层干部表示,求真务实是工作创新的前提,创新不能只从单一维度衡量,应该充分考虑适配性、实用性等多方面,创新要宁缺毋滥,对伪创新坚决说“不”。在考核方面要注重项目实效,而不是噱头,要以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来赢得群众的口碑。基层呼吁,工作创新要注重基层实践反馈。基层治理创新要多倾听基层干部的真实想法,以便结合他们的实践及时调整、不断完善。

来源:半月谈

编辑:展鸿教育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