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1)知识技能
①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②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③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2)数学思考
①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②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③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④会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3)问题解决
①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②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③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④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4)情感态度
①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②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③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④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第二学段(4~6年级)
①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②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③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④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①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②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