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考生在平时可以多阅读一些权威媒体的报道或时评,一是对阅读素材的积累,二是对写作手法的借鉴。展鸿教育挑选了一些文章,供各位考生阅读参考: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以前所未有之力度推进脱贫攻坚战,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到2018年末的1660万人,六年间减少了83.23%。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脱贫攻坚走到现在已进入最吃劲的决胜阶段,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如何在这最后两年时间,啃下最硬的硬骨头,保证脱贫一个不落下,值得我们深思。习总书记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不妨也向厨师师傅学一学,用“烹饪”的智慧,把脱贫攻坚加以恰到好处的分解和烹制,使之成为贫困群众的“满汉全席”。
选好“料”是关键。烹饪的关键在于选料,“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是政策的执行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选好干部、用好干部,要“因菜定料”、因岗选材,也要“货比三家”、优中选优,更要“洗渣去质”、去伪存真。要以干部的素质能力为基础,以干部的党性修养为根本,结合“三严三实”“微腐败”等活动的查摆情况,把选“料”进行到底,选择出忠于党、忠于人民、能力出众、志向坚定、表里如一的脱贫攻坚好人才。
掌好“勺”是重点。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鲁菜鲜正、川菜麻辣、粤菜精细,闽菜香醇,各地方口味不一,吃法不一,烹法也就大相径庭。咸一点、淡一点,酸一点、甜一点,唯有根据当地习俗加入不同的作料,百姓才会喜欢,方能称为一道好菜。脱贫攻坚亦是如此,每个县、每个村、每个群众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致贫的原因也就千差万别。基层干部唯有全心全意的想着困难群众,庖丁解牛式的分析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精准扶贫方案,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做实在,扶真贫、真扶贫,方能不负手中执掌的“勺”。
颠好“锅”是难点。颠锅是个体力活,也是烹饪中最苦、最难的部分,但唯有颠好锅,使受热均匀,方能更入味,更鲜美。脱贫攻坚正处于“担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的关键时刻,颠好“锅”显得尤为重要,受得了“高温”、耐得住寂寞,忍得了“油烟”、守得住清贫,使得好“腕劲”、用得好技巧,方能成为脱贫攻坚的一把好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基层干部要敢于自省,要善于颠一颠自己的党性,颠掉不坚定、不认真、不踏实,颠出对党的忠诚不渝和对贫困群众的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殚精竭虑。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的承诺。值此脱贫攻坚战决胜阶段,党员干部当外练技能,内修意志,做好“料”,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颠好“锅”,做到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掌好“勺”,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落到实处,确保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来源:人民论坛网
编辑:展鸿教育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