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32学院|
【热点概述】
8月29日上午,中山大学2018级新生开始报到,在南校区东区120栋女生宿舍,有两个家政保洁人员在打扫宿舍。原来,这两位家政是一位来自上海的妈妈请来的,这位妈妈报到前来过宿舍,发现灰尘很多,还有蟑螂,很难清理,便叫来了家政清扫一下,虽然要花费将近500元,但是这位妈妈觉得很值得。一是因为家政本身很专业,清扫更干净;二是现在的孩子在家很少做家务,让他们去打扫卫生,于心不忍。
每年大学开学季,网络上都会掀起家长要不要送孩子去学校报到的讨论,大多数网友对此是持反对意见的,认为这样是对孩子的一种娇惯,同时也不利于他们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绝大多数国内高校同样建议家长不要送孩子到校,而是把去外地求学当做一种人生历练的开始。然而新闻中的这位学生家长,不但送孩子上学,而且还更进一步,深度参与孩子的大学生活,花“重金”请来了两位家政保洁人员帮助自己的孩子打扫宿舍。(来源:北京青年报)
【观点论述】
1.支持方:少数人表达了赞同的意见,既然有更便利的条件,为何不充分利用,盲目的吃苦没有任何意义,人类的目标应该是解放自我,实现智能化。
2.反对方:大多数网友对此是持反对意见的,认为这样是对孩子的一种娇惯,同时也不利于他们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绝大多数国内高校同样建议家长不要送孩子到校,而是把去外地求学当做一种人生历练的开始。
【原因分析】
1.家庭劳动教育薄弱。受应试教育影响,有家长认为家务劳动是影响学习的负担,不支持甚至反对子女劳动,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自己苦些累些都无所谓;也有家长把独生子女视为掌上明珠,认为没必要让孩子劳动,致使孩子缺少参加劳动的机会。
2.学校劳动教育滞后。学校劳动教育从学科地位退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领域,其教育地位被削弱;大多数学校都以追求教学质量为首要目标,没有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劳动教育虽有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大部分不尽如人意,亟须加强和改进。
3.社会劳动教育欠缺。社会劳动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如社区与企业所提供的社会劳动教育平台的数量仍不能满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劳动实践的需求;所开展的活动“参观体验”的多,“劳动体验”的少;社区与学校和家庭的配合协调存在问题等。
【对策建议】
1.更新观念,走出家庭劳动教育误区。要打破把分数作为评价孩子唯一标准的教育观,树立以孩子全面发展为本的新教育观;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重视家庭劳动教育,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有知识、有道德、有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2.积极探索,提高学校劳动教育水平。明确劳动教育的实施要求,将劳动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学习领域有机整合;建立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学生劳动记分考评体系;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学校劳动教育经费和制度方面的支持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的专项督导,使劳动教育走上“常态化”实施的轨道;重视教育科研,趋乐避苦是人的生物本能,劳动实践活动有腰酸背痛之苦,怎样让学生获得积极而非消极的体验,是必须探究解决的问题。
3.多方努力,健全社会劳动教育载体。进一步建设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积极组织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深化镇(街道)、村(社区)与学校的合作,增强校外实践活动的实效。
4.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政府、教育等有关部门及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做出各自的努力;媒体积极传播现代教育理念、宣传成功经验和做法、表彰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激励社会各界为青少年教育做好事办实事等,要以理性的态度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或者以宽容的态度予以包容。
【点睛之语】
1.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少先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
2.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资本论》
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梁启超
4.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达·芬奇
5.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歌德
【案例拓展】
1.美国劳动教育
根据美国政府的一个调查报告,美国6岁的孩子65%在家做些杂活,平均每天花在家务活上的时间是30分钟。到11岁,90%的孩子平均每天50分钟做完家务活。调查报告同时表明,6岁至11岁的孩子中,3/4一种以上固定的家务活。承担3种或3种以上家务活动的孩子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增加。
可见,虽说美国已步入了机器人时代,但时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对孩子从儿童时代就开始的“爱劳动”教育却仍在不断加强。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适应社会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似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受益非浅。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
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青少年从小的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赚钱。
2.德国劳动教育
德国法律条文中有一项规定:孩子在6岁之前可以玩耍,不必做家务;6~10岁,偶尔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及给全家人擦鞋;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岁,如果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对于不愿意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向法院申诉,以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义务。
德国十分强调和重视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把它视为学生生活和步入社会的重要准备和基础,视为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的全过程。
德国把劳动教育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的全面素质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除了教育学生了解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和掌握某项生产技能外,还十分注意教育学生了解现代生产活动的过程,并使他们了解劳动与环境生态保护、劳动与社会关系。他们十分强调,实施劳动教育不是为了将来学生就一定从事学到的某项技术,而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