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2022年浙江公务员VIP群:853882180|微信公众号: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在线|
浙江省公务员招考公告|浙江省公务员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更多公务员考试信息尽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招聘更及时、考试信息更全面、考试培训更高效、考试辅导书籍更专业!
考生在平时可以多阅读一些权威媒体的报道或时评,一是对阅读素材的积累,二是对写作手法的借鉴。展鸿教育挑选了一些文章,供各位考生阅读参考: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是一片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不好,阜平曾长期陷于贫困之中。当年,聂荣臻元帅在这里战斗生活时曾专门签发过《树叶训令》,禁止部队采摘村庄附近的树叶与民争“食”。阜平之贫,由此可见一斑。新中国成立后,得知阜平百姓依然贫苦的消息,聂荣臻元帅曾动情地说:“阜平不富,死不瞑目。”
对革命老区阜平,习近平总书记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从小就有印象”,十分挂念这里的干部群众。
党的十八大后不久,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踏雪前往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目的就是要看真贫、察实情,摸清贫困底数,了解真实情况,以“有利于正确决策”。在连夜听取当地工作汇报、看望困难农户、与干部群众促膝长谈期间,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阜平为样本,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为什么扶贫、怎么扶贫、谁来扶贫等重大问题。总书记深刻阐明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鲜明提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的扶贫开发思路,强调要坚定信心、找对路子;明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农村基层党组织、各级干部等抓好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一系列极具指导性、针对性的要求。
这篇重要讲话,站位高远,内涵丰富,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对扶贫脱贫问题的深邃思考和对困难群众的深厚感情,是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系统阐述扶贫脱贫问题的第一篇重要文献。自那时起的8年多来,总书记在亲力亲为抓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又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率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打响了一场史无前例、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圆梦。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近1亿人彻底告别绝对贫困这一人间奇迹,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献,回望8年多来极不平凡的脱贫攻坚历史进程,沧桑巨变,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这一庄严的承诺,历经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终于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在新时代如期得以实现。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之际,重温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以及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迪和精神激励。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指引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我们党初心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初心。革命年代,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为了让他们翻身得解放、过上好日子。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取得了反贫困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发生很大变化,与过去不能同日而语了”。然而,“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我们国家大、各地发展条件不同,我国还有为数不少的困难群众”。“平均数会掩盖差距”,总书记深刻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然要包括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必须包括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
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深的牵挂,他说,“怎样支持和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是我经常想的一个问题”。从陕西梁家河到河北正定,从福建到浙江再到上海,无论是在县、市、省还是中央,扶贫始终是总书记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花的精力最多”。总书记曾不无感慨地说:“我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的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对各类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质朴的话语,映照的是人民领袖的赤子之心,展现的是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推进,重视程度之高、政策举措之实、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在脱贫攻坚的每个阶段、每个节点,都作出战略谋划、领航定向——
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同困难群众共商脱贫致富之策,翻山越岭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实地考察,在陕西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在贵州贵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作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一系列重大论断、重大部署,引领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呈现新局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扶贫攻坚战”改成“脱贫攻坚战”,就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作出部署。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此后,总书记又专门在宁夏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作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部署。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总书记在四川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反复强调“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要“尽锐出战”,“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2020年,我国进入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阶段,收官之年又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史上最大规模脱贫攻坚座谈会,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先后到陕西、山西、宁夏、吉林、安徽、湖南等地考察,要求坚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不动摇,统筹推进抗疫、脱贫两个战场的战斗,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并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出明确要求。
8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倾注心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考察调研最多的是贫困地区,惦记最多的是困难群众。从六盘山区到秦巴腹地,从华北平原到西南边陲,从土家苗寨到雪域高原,从“苦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大凉山……总书记的足迹,踏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8年多来,总书记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驰而不息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与全国人民一道向贫困发起总攻,我国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党如期兑现了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
在2020年发布的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阜平县骆驼湾村榜上有名。从昔日穷困破败的村庄,到今天美丽富饶的全国文明村,房子新了、道路宽了、山更绿了、人气旺了,老百姓腰包鼓了、精气神昂扬了……骆驼湾山乡发生了美丽蝶变。
习近平总书记去过的骆驼湾村、顾家台村,贫困发生率过去一度分别高达79%、75%。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鼓励尚处于贫困中的乡亲们,“坚定信心”“找对路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阜平人民由此结合自身比较优势,逐步探索形成了“长短结合、多点支撑、绿色循环”的六大扶贫产业体系,实现了全县贫困村产业全覆盖。如今,这些产业成为支撑阜平稳定脱贫的基础。2020年2月,阜平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262元增长到2020年的10830元。总书记“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殷切嘱托,已在阜平变为生动现实。
阜平的巨变,是中国反贫困斗争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多持续奋斗,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易地扶贫搬迁让960多万脱贫群众告别“穷窝窝”,危房改造让2568万脱贫群众住上放心房;改造脱贫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8万所,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动态清零;新改建村卫生室20多万个,所有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完成标准化建设,脱贫群众住院看病报销比例提高到80%左右,“看病难、看病贵”明显改观。
——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产业扶贫,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新业态迅速发展,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生态扶贫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脱贫攻坚不仅使脱贫地区、脱贫人口受益,而且带动了农村的整体发展。
——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脱贫是一笔经济账,更是一笔民心账、政治账。实践证明,脱贫攻坚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大变化和大实惠,实实在在暖了他们的心,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斗志和信心。过去一些贫困群众“蹲在墙角晒太阳,等着政府送温暖”,现在是“甩开手干”“争先恐后”。产业不断发展,又进一步推动百姓生活向上向好,形成了群众生产生活持续改善的良性循环。广大基层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与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我们战胜贫困,赢得了人心,既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