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
当前位置:
  • 首页 >
  • 公务员
  • >
  • 申论阅读:“火线提拔”需警惕三种“变异”

申论阅读:“火线提拔”需警惕三种“变异”

2020-03-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公务员招考公告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考生在平时可以多阅读一些权威媒体的报道或时评,一是对阅读素材的积累,二是对写作手法的借鉴。展鸿教育挑选了一些文章,供各位考生阅读参考:

近段时间,“火线提拔”“破格提拔”成为了高频热词、社会热点,这是特定时期考察、识别、选用干部的一种激励手段、用人举措,对于抗击疫情起到了正向激励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在火线提拔过程中时刻警惕“过犹不及”“一叶障目”“滥竽充数”三种“变异”情形。

破格不等于出格,火线不等于火箭。破格提拔、火线提拔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各地在突破资格、突出火线的同时,也要谨守规矩、守住底线。例如,在防疫期间,火线提拔的考察是否全面,程序是否到位,对象是否精准,要求是否严格……这些都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能不能把好事办好的关键所在。破格,绝不是降格,更不是出格;火线提拔,绝不等同于火箭提拔,更不等同于无底线提拔。“带病提拔”要不得,马马虎虎、一白遮百丑的“凑合”要不得,匆匆忙忙、不按程序的“赶鸭子上架”也要不得。破格提拔、火线提拔,应该是确保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制度框架范围内,严格执行“凡提四必”“五个不准”等相关要求,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效率更快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要发挥好正向激励作用,通过大浪里淘沙、真火中炼金筛选出来真正的“尖兵”“勇士”“猛将”,激励更多的党员干部投身到一线战场中去,为战“疫”注入“强心剂”、吃下“定心丸”、提升“加速度”。

火线提拔不是一时起意,也非一日之功。干部选拔任用是一个长期性、严肃性的工作,切不可因为特殊时期,为了火线提拔就临时起意、临时动议、仓促上会,导致考核不深、识人不准,而更应该充分考虑、全方位考察,使选出来的干部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善用“显微镜”,下沉一线、精准对焦,考准考实干部在防疫一线的真实表现,防止“雷声大、雨点小”等现象,甄别出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的好干部。要敢用“放大镜”,不局限于一时一事,不搞“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考察时应扩大范围、进行延伸,注重了解干部一贯的工作表现和生活圈、社交圈情况,对干部进行综合分析研判。要巧用“望远镜”,既要瞄准干部在“火线上”的现实表现,也要考虑干部在“火线下”的长远发展,确保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火线提拔不能变为“乘东风”“搭便车”。“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火线提拔的初衷是激励干部投身一线、担当作为,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防疫的关键时刻,全国多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问题,极少数干部甚至把防疫当成了“搭便车”,火线提拔在他们眼中就成了“东风来了”,这样的“乘东风”者如果被火线提拔,只会凉了干部和群众的心。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严把“入口关”,精心挑选有责任心、作风扎实的干部援鄂援汉、下沉一线,避免出现“一哄而上”“别有动机”等问题。要严控“指标关”,不能把有没有火线提拔作为考核各地防疫工作的指标、政绩,避免各地出现“拼指标”“无中生有”等问题。要严守“出口关”,通过实地调研、随机走访、听取防控指挥部反馈、征求群众意见等多种方式精准识别干部,避免出现“一刀切”“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让有为者上位、“伪装者”下线,给火线提拔上好“保险杠”、成为“硬杠杠”。

来源:人民论坛网

编辑:展鸿教育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