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推荐
当前位置:

申论阅读:用“紧日子”托举“好日子”

2025-09-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公务员招考公告历年真题32学苑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考生在平时可以多阅读一些权威媒体的报道或时评,一是对阅读素材的积累,二是对写作手法的借鉴。展鸿教育挑选了一些文章,供各位考生阅读参考: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修订出台,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但舆论场上也有个别声音,将紧日子与好日子对立,认为过紧日子会影响发展投入、削弱民生保障,甚至让群众跟着过苦日子。这种看法,显然是搞错了过紧日子的方向和目的。

过紧日子的主体是党政机关,约束的是奢侈浪费等行为,绝不是要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抠抠搜搜”,让老百姓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放缓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恰恰相反,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正是为了腾出更多资金,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最广大人民的福祉。这是一种刀刃向内的自我加压,一种以作风之“紧”换取民生之“暖”的政治担当。那种认为过紧日子就没有好日子的看法,一开始就搞错了逻辑起点。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这句话朴素真挚,却重若千钧。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面临的风险挑战不少,要办的大事难事还有很多。越是面对变局,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守底线思维,科学高效地过“紧日子”。

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真正的“好日子”,从来不是大手大脚“花”出来的,而是精打细算“省”出来、“干”出来的。没有“紧”的清醒与克制,何来“好”的从容与底气?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但民生支出比重仍不断增加。2025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比2024年预算降低3.32%,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同口径增长8.4%。增减之间,是资源的再分配、财力的再聚焦,更是“宁可自己过紧日子,也要让百姓过好日子”的责任担当。

正因如此,我们看到更多腾出的经费流向民生急需:普惠性育儿补贴在全国范围落地,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费逐步免除,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短板加快补齐……一项项惠民政策,真金白银的支持,彰显“民生为大”“投资于人”的价值旨归。

习近平总书记说得真切:“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在“紧日子”中坚守初心,在“好日子”里赢得民心。各级党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将“紧日子”过成常态,过到点子上、过出实效来,真正托举起千家万户稳稳的“好日子”,让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更有质感、更有尊严、更有希望。(转自网络,侵权删)

来源:潮新闻

编辑:展鸿教育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