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浙江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537038516 |微信公众号: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在线|
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考公告|浙江省事业单位历年真题|32学苑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一)核心要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时代课题
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三)核心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十个明确”。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四)基本方略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4.坚持新发展理念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五)历史地位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单选)“中国梦”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和:
A.经济发展 B.社会和谐 C.人民幸福 D.生态良好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提出 |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 |
科学内涵 |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实现 | 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
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单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就必须统筹推进________的总体布局。
A.“五位一体” B.“四个全面”
C.“一带一路”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1.提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内涵:创新——第一动力
协调——内在要求
绿色——必要条件
开放——必由之路
共享——本质要求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1.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2.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3.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举措和行动
(1)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2)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
(3)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4)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5)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6)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建市场经济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本质特征)、依法治国(基本方式)有机统一,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国体 |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政体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协商民主 |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
政党制度 | 1.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机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性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2)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核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1.组织: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 2.形式: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
(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履行职能。
2.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做好统战工作。
(四)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要秉持和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
(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2018年综合类)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1.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2.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扬伟大民族精神。伟大民族精神,即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概括的四种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下列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要求的是( )(2015年综合类)
A.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B.自由、平等、公正、诚信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爱岗、敬业、诚信、友善
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5.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会治理的重心要向基层下移落到城乡社区。
(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4月15日
五、建设美丽中国
1.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3.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1.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2.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3.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入民福祉方向前进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入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改善人民生活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
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三)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四、全面从严治党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目的 |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方针 |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
统领 | 党的政治建设 |
主线 |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
根基 | 坚定理想信念宗旨 |
着力点 | 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
总体布局 | 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
目标 |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
(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1.政治建设
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2.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组织建设
(1)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战斗堡垒
(2)干部队伍建设
好干部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4.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四风: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靡之风
5.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
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6.反腐败斗争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
(单选)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________的人民军队。
A.听人民指挥,能打胜仗,高效运作
B.听人民指挥,高效运作,纪律严明
C.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D.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纪律严明
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时代课题。
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党的领导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根本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党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宗旨的根本保障。
二、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1.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1)到202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
(2)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3)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2.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3.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要求
(1)战斗力——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2)坚持政治建军(立军之本)、改革强军(关键一招)、科技兴军(核心战斗力)、依法治军(基本方略)
(单选)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________原则。
A.共商共议共建 B.共商共建共享
C.共商共议共享 D.共议共建共享
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外交政策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外交政策的宗旨 |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旗帜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
新型国际关系 | 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
外交工作布局 |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
全球治理观 | 共商共建共享 |
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核心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丝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五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单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伟大梦想(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伟大工程(保障):党的建设(决定性的作用)
伟大事业(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斗争(手段)
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
3.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三、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1.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2.提高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
3.要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