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统
当前位置:

临床医学常考点-骨折的治疗原则(一)

2023-03-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浙江省医疗招考QQ群:371062928|医疗公众号:浙江卫生系统考试

浙江医疗招考公告网课班级面授班级学历提升资格证类培训


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

1.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它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骨折固定和康复治疗的基础。早期正确的复位,是骨折愈合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固定:即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

3.康复治疗: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少肌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和促进骨折愈合,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

一、骨折的复位

(一)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端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端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端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每一部位功能复位的要求均不一样,一般认为功能复位的标准是:①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②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③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④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

(二)复位方法

骨折复位方法有两类,即手法复位(又称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

1.手法复位: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称为手法复位。进行手法复位时,其手法必须轻柔,并应争取一次复位成功。粗暴的手法和反复多次的复位,均可增加软组织损伤,影响骨折愈合,且可能引起并发症。因此,对于骨折的复位,应争取达到解剖复位,如不易达到时,也不能为了追求解剖复位而进行多次复位。

2.切开复位:即手术切开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暴露骨折端,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

(1)切开复位的指征

①骨折端之间有肌肉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

②关节内骨折可能影响关节功能者。

③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

④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⑤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应行切开复位。

⑥不稳定性骨折,如四肢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及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者。

(2)切开复位的优缺点

优点:切开复位的最大优点是可使手法复位不能复位的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有效地内固定,可使病人提前下床活动,减少肌萎缩及关节僵硬,还能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

缺点:①切开复位时分离软组织和骨膜,减少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②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降低局部抵抗力,若无菌操作不严,易发生感染,导致化脓性骨髓炎;③切开复位后所用的内固定器材如选择不当,术中可能发生操作困难或影响固定效果。内固定器材的拔除,大多需二次手术。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