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当前位置:

综应热点丨未成年人肆意进行游戏充值、参与直播打赏,谁该对此负责?

2022-08-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公务员招考公告历年真题32学苑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事件背景】

“孩子说要拿我手机去查单词,但没多久我就收到了银行卡扣款短信,我一看收钱方是某直播平台,我平时从来不看直播的。”近日,王先生焦急万分地表示自己银行卡上的钱被孩子偷偷参与直播打赏花光了,王先生向直播平台反映要求退款,但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无独有偶,李大姐也在网络上求助:“孩子说上网课要用手机跟老师同学联系,我没多想就给他了,结果几天后我发现银行卡上少了三万多块钱,我连短信都没收到,一问才知道短信早就被孩子删掉了,钱都充进了游戏里。”

下方评论区里,网友的回复五花八门:有让家长保存好信息去报警的;有说花了就是花了,没道理问平台退款的;有说平台监管不力甚至故意赚取未成年人钱财的;有说家长带头示范不好,带坏孩子的......一时间众说纷纭,评论区沸沸扬扬争吵不休。


【问题分析】

疫情以来,此类新闻频频爆出。一些未成年人本因疫情原因在家进行网课学习,却因此沉迷游戏和直播,瞒着家长千方百计地进行游戏充值、参与直播打赏,有甚者会将扣款短信和消费记录删除,家长多日后才发现扣款情况,找网络直播平台和游戏公司等投诉要求退款,但多数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到此,棘手的问题凸显而出:未成年人肆意进行游戏充值、参与直播打赏,谁该对此负责?运营平台是否有责任退款?父母监管教育方面是否存在过错?今后运营商又该如何识别对方是否为未成年人、从而对其行为作出限制呢?

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所有网络游戏用户都要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才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且根据未成年人不同的年龄段,对其玩游戏的时间和具体充值金额、次数等都作出了严格限制。

然而一些运营平台却疏于管理,未将对应监管措施落实到位。有的游戏可通过成年人的第三方账号登录,实名认证流于形式;有的游戏可在游客模式下直接进行充值消费,没有任何年龄和金额限制;有的游戏不仅充值金额不受限,退款流程也相当繁琐;部分电商平台甚至会提供游戏账户租借服务,未成年人可通过该租借服务绕过实名认证步骤直接进行充值......

由此看来,单靠平台方发力是远远不够的,保护未成年人、限制未成年人肆意进行游戏充值、参与直播打赏等行为还需社会多方合力,共同解决。


【对策建议】

首先,未成年人未经父母同意,参与游戏充值、参与直播打赏等行为缺乏理性,也因年龄和智力等发展还不够成熟,不能完全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因此,当父母请求运营商返还充值款项而运营平台拒绝返还的,父母可以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等部门也应当予以支持。但需注意的是,提起诉讼的家长方也要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和监管不力等责任。

其次,国家应尽快落实有关规定,严格监管部分运营平台可借助游客模式进行支付的问题,相关运营平台也应以身作则,尽快响应国家规定,及时对平台支付模式作出调整。

再次,对于部分电商平台或个人提供账号租借服务的,游戏或直播运营商可通过技术手段对账号IP的登录地址进行限制。对于未成年人冒充家长玩游戏的问题,也可通过实名验证、人脸识别等技术功能进行规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还是家长要尽职尽责,对未成年人进行充分的引导、教育和看管,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消费观念,教育其对自身行为负责,勇于承担事情的后果,养成更加积极、更有利于成长的娱乐方式。学校和社会也应负起责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引导,让未成年人多多参与到现实事务中来,培养更加利好的兴趣爱好。

如今的青少年是伴随着网络成长的一代,身处互联网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的信息社会中,网上冲浪早已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不能简单地、一味地“防、管、禁”,这样的一刀切行为只会事倍功半。还是要从外部环境入手,通过社会多方参与、协同努力,从而培育出积极向上、健康清净的网络环境,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昂扬主旋律的洁净网络空间。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