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热点背景】
01 今年暑假,要说最受孩子和家长追捧的假期项目,研学旅行必是其中之一。参观科技馆、美术馆,探索科技奥秘和艺术魅力;走访清华北大等大学校园,感受顶尖学府的文化气息;深入乡野村庄,享受自然野趣,学习生活技能……然而,研学旅行火爆的背后,游大于学甚至游而不学、研学产品体验差、价格虚高、货不对板、师资安全无保障等一系列专业性、规范性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作为行走的课堂,研学旅行通过寓学于行、寓学于游,兼具集体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家长和孩子们假期的选择。然而,名校研学变成校门合影、沙漠探险引发中暑、博物馆参观后一问三不知……火爆的研学背后却隐藏着重重“陷阱”,研学活动内容安排随意,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只旅行不研学”,学生花了钱和时间也没有真正学到东西。于消费者而言,是否存在虚假宣传或安全隐患等相对隐性的问题,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察觉。 【答题素材】 02 1.事实论证: (1)近年来,欧洲将研学项目作为提高学生知识和见解,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发展历史悠久,侧重自然生态和当地历史研究;日韩将研学旅行作为教学方式编入教育大纲。日本的修学旅行是小初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率很高,高中达到98%,初中达到95%,小学生则几乎全部参加研学旅行。而在中国,“研学旅行”已成为当下旅游市场里,生机勃勃的新兴业态。 (2)据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研学旅行人数增至480万人次,2021年达到494万人次,2022年突破600万人次,达到历史新高。今年以来,研学旅行表现出更加强劲的增长势头,吸引了众多企业抢滩入局。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前5月,我国新增研学旅行相关企业322家,同比增加79.89%。 2.意义分析: (1)研学旅行成为一种热潮,是大众对于素质教育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重要表征。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把孩子的假期局限在各种补习班上,而是希望孩子以“在路上”的方式,在与生活、社会、自然资源的接触中,在心中种下求知、好奇和创造的种子,获得比学校教育更多样、生动和有趣的学习体验。 (2)研学旅行,将“研”“学”二字置于旅行之前,其本质属性是教育,目的在育人,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磨砺意志、涵养情怀等。研学旅行的价值体现在回归教育的本真,发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 3.开头/结尾: (1)成长无捷径,面对“研学热”,还需“冷思考”。 (2)研学旅行,最重要的不是外在形式,而在于莫失莫忘“游学博闻”的本意。 (3)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有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游学悟道,今有各式研学旅行实现教育的跨界式发展。 【模拟试题】 03 作为行走的课堂,研学旅行通过寓学于行、寓学于游,兼具集体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家长和孩子们假期的选择。然而,名校研学变成校门合影、沙漠探险引发中暑、博物馆参观后一问三不知。对此,请问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04 ◎审题判断——你怎么看?(社会现象类)——答题结构【点题表态-意义-担忧-对策-总结】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