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翻译推理。
第一步:翻译题干信息。①将各种社会问题归结为良知不守→有逻辑倒置和认知错位之嫌;②监管和惩罚机制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者的“投毒冲动”得到有效抑制;③制度健全→良知转化为实际行为。
第二步:分析选项,确定答案。
A项:“良知不能化为行动”否定③的后件,可以推出否定前件,即制度不健全,即制度有待完善,当选。
B项:翻译为“¬良知不守→制度健全”,无法由题干信息推出,排除。
C项:题干未涉及各种社会问题与守住良知之间的条件关系,无法推出,排除。
D项:题干未涉及各种社会问题与制度健全之间的条件关系,无法推出,排除。
故本题选A。
【题目考点】
54688 /单选题 /|考点,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加强类
地幔位于地壳以下数十公里到约2900公里深处,包裹着地球内部的地核。根据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幔被认为在地下660公里处分为上下两层,上地幔由橄榄石等镁含量较高的矿物组成,而下地幔的构成并不清楚。以往,研究人员认为,由于经历地球诞生后约40亿年的内部对流运动,地幔已经均一化,构成上地幔与下地幔的矿物质应是相同的。但近来研究发现,构成地幔上下层的矿物质并不相同。
要得到上述结论,最需要补充的论据是( )。
A.不同矿物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不同,据此利用新型地震波速度仪测量发现上下地幔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不一样
B.实验显示,地幔自从地球诞生以来就在持续对流运动,不过随着内部温度的变化,对流的速度会不断改变
C.以前的研究认为地幔成分受到40多亿年前陨石冲击的影响,但后来发现地幔成分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平均构成是一致的,陨石冲击并未带来显著变化
D.据研究,上地幔很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物质呈液态,但下地幔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加强类。
第一步:分析题干论点论据。
论点:构成地幔上下层的矿物质并不相同。
论据:无。
第二步:分析选项,确定答案。
A项:不同矿物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不同,测量发现上下地幔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不一样,说明构成地幔上下层的矿物质并不相同,最能加强题干论点,当选。
B项:对流运动和对流速度与地幔上下层的矿物质是否相同无关,排除。
C项:地幔成分是否受到陨石冲击影响与地幔上下层的矿物质是否相同无关,排除。
D项:上下地幔呈固态还是液态与其成分是否相同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A。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