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
当前位置:

李克强: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在英国智库的演讲

2022-01-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公务员招考公告历年真题32学苑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在英国智库的演讲
(2014年6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尊敬的奇普曼所长,尊敬的尼布利特所长,尊敬的白尔雅阁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早晨好!

    我十分高兴能够到这里来和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朋友们会面。这两个所在世界上都是享有盛誉的,也可以说是顶级的智库。你们中任何一个智库都可以单独举办关于国际、地区、国家任何问题的研讨会。但是我非常高兴的是,今天两个所联合在一起为我举办一场演讲会。这说明各位对中国问题的关注,也表明你们的确有着丰富的智慧。虽然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考,合在一起会有思想的碰撞,但是你们联合举办这场报告会,也表明了包容的心态。我对大家表示钦佩。

    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但“和为贵”,不谋而合也就在这个时代,欧洲的先哲们提出了,回望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应该是“和谐会产生正义与善”。虽然东西方文明的源头不同,但是我们都懂得和谐相处、包容互鉴的珍贵,人类进入了21世纪更需要包容地相互发展,大家如此重视中国,也是一种包容的心态。

    因为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然,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正在推进现代化的国家,你们表示的关注也是对世界能不能包容的发展表示的关注。但是对中国的看法有这样那样的说法,这也很正常。

    中国的古诗就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即便是一座大山,你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出的会是不同的印象。我今天力图给大家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来认识中国。当然,中国之大、领土之多,不是短短时间能说明的,我择其要。

    中国30多年来,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解决了6亿人的贫困问题,这可以说是世界上公认的事实,让6亿人吃饱饭、穿暖衣,使他们拥有生存权,也使他们变得有尊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所付出的努力也是在开放中实现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帮助,包括在座朋友们的关心,中国是感谢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有13亿人口,13亿人口的目标,坚定的意志是要实现现代化,这将是漫长的道路。

    因为现在我们发展还是不平衡的,虽然中国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二,但我们的人均GDP在80多位以后。我们人均GDP只有6800美金,而在中国广阔的中西部,才刚刚达到5000美金,甚至在中国西部的一些省份,也不过2000美金。按照国际组织的标准,中国现在还有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必须克服的困难,才能够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现代化,就其主要内容说应该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这里我想先说城镇化,为什么?因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是滞后的,我们还有6到7亿人居住在农村。而且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造成有2亿多中国的农民,他们主要在城里工作,但是我们的财力有限,公共产品的提供有限,他们还不能和过去生活在城市,已经取得户籍人口的人相比,没有同等的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

    而且中国还有1亿人在城市的棚户区里生活。各位可能不少人去过中国,但是我敢说你们中很少人去过中国的棚户区。我去过那里,而且多次去过那里。我曾经在中国一个重要的工业省份工作,那里在工业化的进程当中,曾经建造了大量的棚户区,历经几十年。进去你会发现它不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不遮雨、不挡风、不抗冻,甚至人们到了寒冬的时候要穿上棉衣、戴上棉帽,加上几层棉被才能入睡,这些人加起来就有3个亿。

    所以我们叫做现存的3亿人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应当逐步解决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也就是说让已经在东部城市工作的1亿还具有农民身份的人取得正式的城市户籍,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

    还要让1亿人,当然根据他们的意愿回到中西部的家乡,就近实现城镇化,因为中国的东部城市容量有限。可能很多人都去过北京、上海,你们会发现这几千万人的城市如果继续膨胀下去,交通拥堵怎么解决?安全饮用水从哪里来?所以我们的中西部也要容纳这些已经在城市工作的。

    把这3亿人解决了,我们面对的还有3到4亿人。如果说前面是第一阶段的话,大家可以想象,这么多人没有若干年,五年还是八年能够解决的,那么到下一个阶段就更难。因为任何发达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也必须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他的农业劳动人口占的比例都是不超过10%的。让这些人有序地进入城市,这是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

    所以我们说中国要到本世纪中叶才能达到中等国家水平,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

    当然,现代化和工业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句话的两个方面,中国30多年来工业化快速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大家都熟悉的“中国制造”,甚至被中国人自己有时候迷惑了。很多中国人出国旅游说我们要买一件国外的产品回来送给自己的朋友,他精心挑选了,买回来以后给自己的朋友时,翻翻里面的标签,“Made in China”,中国货绕了一圈又回来了。

    但是我们生产的还是中低端的产品,中国的工业化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这也是我们需要突破能源、资源和环境瓶颈的必然选择,就是我们要使中国生产的产品更加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也使中国的产品向更高的质量迈进,也有利于我们一起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会给世界提供巨大的商机。按照现在我们的测算,大概今后五年,我们要累计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因为没有进口也就没有出口,贸易不平衡那是不可取的。

    而且中国还要深度地和世界紧紧融合,将对外投资5000亿美元以上。我昨天和英国的朋友们说了,我到英国了,我在这里想讲的是,希望这些投资优先地选择中国,虽然是企业的行为,但是政府会予以引导和支持。

    不仅如此,中国还有5亿的游客要走出国门。去年我们出国的游客已经1亿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会有更多的游客走出国门到英国来。我听说这座建筑是有250年的历史,不知道对不对游人开放。但是英国可看的地方很多,你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在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挑战是众多的,我前面讲的这两大挑战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没有经过的,因为13亿人要实现现代化,走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之路,需要艰辛的探索。

    我们大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后,发展的速度已经有所放缓,过去是接近两位数的年均增长率,最近几年我们的增长率在7.5%左右。于是也有议论,说中国经济放缓了,会不会继续?甚至是硬着陆?这里我诚实地,也是正式地向各位承诺:不会。为什么?基于我前面讲的两大因素,中国还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之中,中国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城乡间的差距本身就是潜力,有着巨大的内需,只要我们把握方向,继续勤奋地工作,再运用东方的智慧,当然,我们也愿意吸取西方的智慧,中国的经济会长期保持中高速的增长。

    就眼前来说,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运行实行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保证它的下限不越过7.5。或者说能够保证充分就业的增长,使得上限CPI不越过3.5,让人民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我们有能力进行定向调控,而且不采取强刺激,采取精准的发力,定向的调控,能够保持中国经济,实现今年以7.5为代表的诸多的主要经济目标,而且会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实现长期中高速增长。

    现在中国经济已经是9万亿美金了,如果每年增长7.5的话,那就意味着1万亿美金左右,相当一个中等经济体的总量,这本身是不容易的,做到了也是对中国、对世界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和巨大的商机。

    我讲了这么多经济学的数据,在座的各位可能不一定特别感兴趣,因为智库研究的往往是思想,思想有时候比数据更抽象,也显得更加有智慧,但是毕竟数据是基础。我不是在玩“数字游戏”,我只想说明一点,就是中国将会继续减贫,平衡地发展、持续健康地发展,会为世界提供巨大的机遇。

    中国要发展,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化,需要的必然是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周边环境,否则我们不可能集中力量来搞建设,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质疑的逻辑。所以中国对外实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谋求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希望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的古训,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人把它称为银律、中国人可是奉为金律,就是它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民族血脉,成为中国人基本的处世之道,中国人没有扩张的基因,也不能理解和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

    过去中国30多年的发展,是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我们吃到了甜头,为什么要放弃呢?中国正是因为在和平发展的过程当中开放发展,开放带动了改革,使中国人逐步地走向富裕,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我们已经得到的成果呢?

    中国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相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的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和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开放共赢的战略。愿意同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创造持久和平的国际环境。

    长期以来,中国也为维护亚洲地区的和平和稳定作出了贡献。正是由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凝聚起合作共赢的共识,共同营造了通过协商谈判处理分歧的良好氛围,东亚才有了今天的繁荣。中国始终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政策,愿与所有邻国和睦相处。但是对挑起事端、损害和平的行为,中国也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制止,防止局势的失控,这也是为了维护秩序,维护地区的稳定,促使事态回到对话的谈判轨道上来。我们相信只要地区国家能够真诚对话、理性协商,就能够保持和平安宁的环境。

  • 1
  •  
  • 2
  •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