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技巧
当前位置:

行测职测解题技巧:逻辑判断真题讲解10月18日(八)

2021-10-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公务员招考公告历年真题32学苑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题目考点】

36140 /单选题 /|考点,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加强类|考点,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加强类

对于植物而言,固氮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自然过程,即植物将空气中的氮元素转化成其可用的形式并固定在根部。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只有配备了根瘤这种独特装备的豆科植物(如大豆、三叶草、苜蓿和羽扇豆)才能从细菌—植物共生关系中获益。然而新研究发现,固氮作用同样可以发生在树的其他部位,这一过程并不需要根瘤的参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发现?( )

A.一些松树的树根部位没有根瘤,但却有真菌生长,可以与松树互换营养

B.一些没有根瘤的植物与豆科植物间隔种植时,也能发生固氮作用,增加产量

C.某些在氮元素稀少的环境中生长的柳树,如果施用氮肥,也能获取生长所需的氮

D.杨树枝条富含微生物,枝条可与其所含的固氮菌相互作用来获取生长所需的氮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加强类。
第一步:分析题干论点。
论点:固氮作用同样可以发生在树的其他部位,这一过程并不需要根瘤的参与。
论据:无。
第二步:分析选项,确定答案。
A项:互换营养不代表发生了固氮作用,无法加强题干论点,排除。
B项:没有根瘤的植物与豆科植物间隔种植时会发生固氮作用,无法判断没有这些间隔种植的豆科植物是否还会发生固氮作用,也无法确定固氮作用是发生在植物根部还是其他部位,无法加强题干论点,排除。
C项:利用氮肥获取营养,与植物是否有固氮作用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
D项:杨树枝条可与其所含的固氮菌相互作用获取空气中的氮,举例说明树的其他部位可以发生固氮作用,且枝条上没有根瘤参与,补充论据,加强题干论点,当选。
故本题选D。


【题目考点】

36139 /单选题 /|考点,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削弱类|考点,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削弱类

与今天的大熊猫不同,大熊猫祖先的饮食非常多元,那么大熊猫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以食用竹子为主的呢?早期研究认为这一食性转变大约发生在5000年前,但最新研究中,人们通过测定大熊猫骨骼和牙齿中稳定的同位素揭示了它们晚年和牙釉质形成早期的饮食状况,得出新结论:大熊猫的食性变化发生在较近的几百年,而不是之前所称的几千年。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质疑上述新结论?( )

A.大熊猫的食性特征和栖息地分布远比研究人员预想得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B.研究者选取的古代大熊猫样本很大比例上来自生活在距今二三百年的熊猫标本

C.即使是现存的大熊猫,野生的和人工圈养的大熊猫在骨骼等机体组织的同位素分析中也存在一些差别

D.大熊猫进食肉类或植物后,食物的化学标记(即同位素)会留在机体内,如果取样全面就可推测出它们的食物类型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削弱类。
第一步:分析题干论点论据。
论点:大熊猫的食性变化发生在较近的几百年,而不是之前所称的几千年。
论据:人们通过测定大熊猫骨骼和牙齿中稳定的同位素揭示了它们晚年和牙釉质形成早期的饮食状况。
第二步:分析选项,确定答案。
A项:大熊猫的食性特征和栖息地分布比预想得复杂和多样,与大熊猫食性变化的时间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
B项:研究者选取的熊猫样本很大比例上来自二三百年前,无法代表古代大熊猫,说明样本选择不科学,根据此研究无法推出论点,最能质疑论点,当选。
C项:野生的和人工圈养的大熊猫同位素分析中存在一些差别,只能说明这两种大熊猫的食性不同或进食种类可能有所不同,但与早期的大熊猫食性发生变化的时间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
D项:指出如果取样全面根据同位素可推测出大熊猫的食物类型,说明根据同位素可以推测出大熊猫食性变化的时间,加强论点,排除。
故本题选B。


【题目考点】

36138 /单选题 /|考点,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前提类|考点,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前提类

关于味觉感受的某研究表明:在亚洲,迟钝味觉者在印度人中占43%,而在日本人中则占7%。印度人喜欢辣椒,其实源于对味觉感知的不足,这也因此解释了印度菜和日本料理的巨大差别。研究者认为:这种不同人群对味道的偏好其实早已写在了人们的遗传密码之中。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

A.由于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日本人大多坚持清淡饮食,很少吃辣,代代如此

B.在印度,许多人虽然对辣椒不敏感,但对其他食物的味道非常敏感

C.迟钝味觉者携带了两个隐性遗传等位基因,而敏感味觉者通常同时表达两个显性遗传等位基因

D.敏感味觉者的舌头上分布着高密度的菌状乳头,而迟钝味觉者舌乳头的分布密度则要低很多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前提类。
第一步:分析题干论点论据。
论点:不同人群对味道的偏好早已写在了人们的遗传密码之中。
论据:在亚洲,迟钝味觉者在印度人中占43%,而在日本人中则占7%。印度人喜欢辣椒,其实源于对味觉感知的不足,这也因此解释了印度菜和日本料理的巨大差别。
第二步:分析选项,确定答案。
A项: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与味道偏好和遗传密码之间的关系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
B项:印度对其他食物味道敏感,与味觉与遗传密码之间的关系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
C项:迟钝味觉者与敏感味觉者所携带基因不同,说明味觉与遗传密码存在联系,在味觉与遗传密码之间“搭桥”,是题干论证需要补充的前提,当选。
D项:味觉不同的人舌头上的菌状乳头分布是不同的,无法判断是否与基因有关,不是论证成立的必要条件,排除。
故本题选C。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