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七)

2019-07-0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浙江教师招聘交流群:287234887浙江教师招聘交流群|微信公众号:浙江招教|

浙江教师招考公告浙江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原则

(一)教育活动中经验的连续性原则

经验的连续性是指在设计与组织教育活动时,既要了解幼儿已有的语言经验,又要考虑在此基础上为幼儿提供新的语言经验,使其语言能力得到进步一步发展。设计与组织任何一组或一个教育活动,教师都必须注意幼儿的语言经验。只有以幼儿语言经验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才能保证设计与组织的活动是符合幼儿语言发展需要的,才能使设计与组织的活动对幼儿语言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作用。

(二)教育活动中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原则

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在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主体(幼儿)具有参与语言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客体(即多种语言教育内容和适合的教育方式)从客观上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情感,能起到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作用。通过主体和客体不断地进行交互作用,促使幼儿语言获得有效的进步。

(三)教育活动相互渗透的原则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教育活动主要是语言符号系统的活动,是以语言教育为主要目的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但是,由于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因此,在设计和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时,幼儿主要吸收的是语言信息材料,但也必须依靠那些与语言有关的其他符号系统,如将美术符号、音乐符号甚至动作符号等自然地糅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这种有机的糅合实际上就是相互渗透。语言教育活动是以语言符号系统操作为主的活动,也是多种符号系统参与的活动。活动中除了语言,还可能有音乐、美术、动作等不同领域活动因素并存。在设计与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时,有美术、音乐、动作等符号系统参与活动,更有利于幼儿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掌握新的语言信息,有助于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与获得,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四)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相适应的原则

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活动的方式也是变化无常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教育实践中,不同的活动内容可以选择相同的活动方式,同一个活动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例如:故事、诗歌、图片和情景讲述,都可以采用表演的活动方式。又如看图讲述,可以采用逐幅出示图片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按内容段落分批出示图片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几幅图片一次性全部出示的方式来组织儿童观察、思考,让他们进行局部讲述或者连贯讲述。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