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浙江教师招聘交流群:287234887|微信公众号:浙江招教|
浙江教师招考公告|浙江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将认知方式分为两种: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①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从他人处获得标准;行为常以社会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
②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经验、价值观)为依据,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交际,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
区分这两种认知风格对因材施教的意义:
(1)不同的教学方法对这两类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
(2)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偏爱选择不同的专业。场独立型学生对科学、机械等强调认知能力的专业感兴趣;而场依存型学生对社会科学、儿童教育、社会工作、文秘工作、商业或广告之类的以人为对象的专业感兴趣。
(3)师生之间认知风格的匹配明显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场独立型教师教学时,场独立型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场依存型学生;而场依存型教师教学时,没有明显差异。因材施教,一方面意味着发挥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特长;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以弥补认知风格上的缺陷。
2.冲动型与沉思型
①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问题的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这种类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错误率高,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
②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这种类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虽然慢,但错误率很低,在解决高层次问题时占有优势。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反应时间和精确性。
3.具体型与抽象型
①具体型的学生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善于比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但必须把尽可能多的信息提供给他们,否则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偏见。
②抽象型的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能够看到某个问题或论点的众多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能够容忍情境的模糊性并能进行抽象程度较高的思考。
4.辐合型与发散型
①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合适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②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发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的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