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705229558|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洪老师:15336536002
全国教资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一)德育过程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的教育性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但并不是任何活动和交往都能形成我们所需要的品德,只有有目的地根据德育目标和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设计、实施的活动,才能加速个体品德发展和对学生品德发展方向起规范和保证作用。
(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主动接受多方面教育影响
德育过程就是对各种影响进行干预、协调的过程,是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此外在活动和交往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品德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在实施德育过程中要组织丰富多彩、有教育意义和有吸引力的活动和交往,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活动促进他们品德的发展。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一)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首先,这是由人类的认知规律所决定的。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要使德育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要求,就需要在德育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不断地加以调整、补充。
其次,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
最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各种思想观念的斗争长期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必然会反映到学生思想中来,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加上现代社会影响因素的日益复杂化,因此在品德发展中会出现时高时低,甚至倒退的反复现象。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绝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不断深化,注入了新的内容,带有逐步提高的性质。
(三)教育者要反复抓、抓反复。
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不断前进。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