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705229558|微信公众号:展鸿教师|洪老师:15336536002
全国教资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一、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教育目的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作用。
二、激励作用
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人类的活动既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那么也就应该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三、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既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同时也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可集中体现在现代教育评估或教育督导行为中。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一)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二)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人们的教育思想。
(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