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课堂提问的原则(二)

2019-01-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五)循序渐进性原则

提问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顺序,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等一系列规律,让学生能够拾级而上,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

(六)全面性原则

素质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够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因此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切忌教室内有“被遗忘的角落”;要有亲切的态度,民主的作风,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充分施展学生的自我个性,暴露学习中的问题;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运用适当夸张的语气和鼓励、赞扬的言辞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七)充分思考性原则

提问后适当的停顿便于学生思考,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往往可以引出该生或他生更完整确切的补充,也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八)及时评价性原则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做出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追问。恰当的反应可强化提问的效果,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反应,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作深层次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千万不能说:“不对,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出来。”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