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幼儿语言教育备考知识(五)

2018-12-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

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是为幼儿提供与语言进行充分互动的环境,使他们有机会对日常生活中获得的零碎语言经验进行提炼和深化,达到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有意识的运用。

语言教育内容的选择是一个完美的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核心。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根据语言教育目标选择内容。选择语言教育内容时直接的参照点是幼儿语言教育目标,但需要将幼儿教育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作为间接的参照点,否则有可能偏离总方向。但根据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并不是说目标和内容必须一一对应。

第二,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内容。

情绪性——应注意趣味性、新颖性,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模仿——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语言示范,提供大量的、规范的语言让幼儿模仿,并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习得有关的语言,获得语境与语用之间关系的感召力。

丰富的想象力——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充分想像、自由创造的余地。

第三,在幼儿的新旧语言经验间建立联系。注意活动内容的连续性,注意教育内容的统整性。

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的范围。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早期阅读。

2.谈话活动的特点:

第一,谈话活动有一个有趣的中心话题。幼儿对中心话题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有一定的新鲜感;此外这个话题本身也应当是有趣的,与幼儿近日的生活中共同关注的事物或事件有关。

第二,谈话活动注重多方面的信息交流。一是谈话活动的语言信息量较大;二是幼儿交流的对象范围也相对较大;三是谈话活动的语言交流方式较多。

第三,谈话活动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不要求幼儿统一认识,其二,不特别强调规范化语言。

第四,谈话活动中教师起间接引导作用。

3.讲述活动的特点:

讲述活动有一定的凭借物。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或幼儿自己参与准备的图片、实物、情景等。教师通过提供讲述活动的凭借物,给幼儿划定讲述的中心内容,使他们的讲述语言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讲述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学习运用较正式的语言进行说话的场合。幼儿在讲述活动中不能像谈话活动中那么宽松自由,要慎重考虑后才能发表个个见解;幼儿说话不能有很大的随意性,应该经过较完善的构思,有头有尾的说出一段完整的话来;在用词造句方面,可尽量注意正确性、准确性,合乎规则。

讲述活动是幼儿语言交际的一个场合,幼儿要学习的讲述是一种独白语言。独白,需要说话的人的独自构思和表达对某一内容的完整认识。

4.听说游戏与语言游戏的区别:

语言游戏有一种相对固定的概念,是指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自发地玩弄和操练语音、语词的一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带有自娱的意味。

听说游戏由教师设计组织,有明确的语言学习指向目标,有明确的语义内容,因而与上述的语言游戏有很大差别,所以只能将它称为语言教学游戏。其教育目标是以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述能力为主,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幼儿听和说的理解和表达方面。

5.文学活动的特征:围绕文学作品教学开展活动,首先,活动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文学作品须有形象生动、信息丰富的特点特征,其次,活动主体的特点也影响了文学活动的特征,幼儿需要有中介方式将书面语言信息转化为口头语言信息。幼儿园常用的文学作品包括以下几类:儿童诗歌、童话、生活故事、幼儿散文等。

幼儿园的文学活动从文学作品教学出发,常常整合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的活动,使得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某一个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促进他们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力。这是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用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幼儿文学作品教学过程,意味着幼儿可以在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等各种途径学习中获得亲身经验。

文学活动的语言教育目标是向幼儿展示成熟的语言,提高幼儿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扩展幼儿词汇量,培养他们自觉获取语言材料的能力;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技能;提高幼儿灵活而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文学作品在帮助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方面能够激励幼儿的语言游戏;帮助幼儿在不同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高幼儿的“语言结构敏感性”,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引导幼儿去注意感知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是提高幼儿这种敏感性的关键因素。

 

【考查举例】

1.判断

  • 1
  •  
  • 2
  •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