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浙江教师招聘交流群:287234887|微信公众号:浙江招教|
浙江教师招考公告|浙江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一)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学习心理学研究认为,从教学实际过程看,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可分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三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阶段。
(二)概念的学习
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概念获得实质上就是理解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1.概念获得的基本形式
(1)概念形成。个体从大量的例子出发,从他们的实际经验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以归纳的方式抽取出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某些初级概念。
(2)概念同化。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原有概念来理解一个新概念的定义,从而明确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概念同化是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
2.概念教学的基本形式
(1)从例子到规则
先向学生呈现某个概念的各种例证,然后要求他们分析归纳,总结出一个定义,这叫做“例——规法”。
(2)从规则到例子
先给学生一个定义,然后要求他们结合实例进行识别归类,这叫做“规——例法”。
当然,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往往是这两种思路的综合形式“规——例——规法”,一般是先给出一个定义,接着呈现几个例子,然后分析这些例子是如何说明这一定义的。
3.概念教学的具体方法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3)正例与反例的辨别
(4)变式。变式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
(5)比较。比较,就是区分事物的异同,比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同类比较,即关于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二是异类比较,即不同类但相似、相近、相关的事物之间的比较。
(三)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它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陈述性阶段、转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