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幼儿语言教育:感知-学习型的文学教学模式

2018-11-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教师资格证交流群:698437500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群|微信公众号:展鸿教师|官老师:18969902976

全国教师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1.教学目标(遵循总目标、指南、阶段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文学作品,

(2)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语言文学作品,

(3)培养幼儿有意识倾听的能力。

2.程序和策略

(1)引出主题。即采用适合幼儿特点及该文学作品特点的方式引出作品的名称,介绍作品中的角色等。

(2)欣赏作品。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幼儿欣赏作品,根据作品内容的难易程度,或者采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幻灯,或者使用挂图,或者配以桌面教具,辅助进行作品的教学。如果作品内容比较浅显易懂,也可直接给幼儿朗读作品,减少琐碎麻烦的程序。

3)谈话讨论理解作品。用提问的方式组织幼儿讨论,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倾向,尤其是注意用联系幼儿个人经验的问题或假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想象。不强调让幼儿机械记忆背诵文学作品内容,减轻幼儿在学习时的短时记忆负担,以便他们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

(4)再次欣赏作品。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不要过多地重复讲述作品,以免使幼儿失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故事类作品以讲两遍为宜。

3.教学范例及评析

诗歌:

绿色的世界(小班)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画面内容,体验诗歌所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和快乐的情绪。

2.引导幼儿用诗的眼光观察周围生活,大胆进行艺术想像。

活动准备

让幼儿先熟悉幼儿用书画面“绿色的世界”。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朗诵一遍诗歌,并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绿色的世界”。

2.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这首小诗说了什么?绿色的世界都有些什么?让幼儿讨论。

3.提问讨论后,教师取出绿色眼镜或绿色透明纸,让幼儿戴着试看周围的世界,对“绿色世界”有个感性印象。

4.教师再进行第二遍诗歌朗诵。让幼儿拿着绿色透明纸看看周围的事物,边看着边跟着老师学念。朗诵之后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一切都变成绿色的呢”,“你戴上绿眼镜后看到什么东西变绿了”。

评 析

欣赏诗歌前,让幼儿先熟悉一下幼儿用书画面,对“绿色的世界”有个感性认识,教师朗诵诗歌时,幼儿便会跟随诗歌寻找画面。第二步教师所提问题比较笼统,目的是让幼儿将印象深的内容反映出来即可。教师准备了绿色眼镜或绿色透明纸,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再次欣赏作品时所使用的方法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