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原则

2018-11-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教师资格证交流群:698437500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群|微信公众号:展鸿教师|官老师:18969902976

全国教师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1. 幼儿是活动主体的原则:让幼儿积极活动,激发动机,明确内容,重视操作。

2. 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原则:了解目标,发展语言-尊重语言发展规律设计活动。

3. 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提供机会,培养规范语言习惯。

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为幼儿提供自由说话的机会。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有一种情况,教师刻板地按照事先设计的教案开展活动,教师问及其行为,幼儿的提问及其行为,都要按照事先规定的进行。如果幼儿回答及其行为稍有偏离,就要硬往这预定的轨道拉。这样做的结果严重束缚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致使教育的气氛死气沉沉。因此,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创造让幼儿自由说话的机会。不论是哪一类活动,在培养幼儿掌握每一种新的语言经验之前,都要提供一定的空间,让幼儿运用已有的语言经验自由地交谈。即使在获得了新的语言经验之后,也要允许他们在一定规范的范围内练习所习得的新的语言经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灵活运用事先设计的教案,充分利用教育机智,活跃教育活动的气氛。

(2)引导幼儿养成运用规范语言的习惯。语言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掌握规范的语言,因此,在提供幼儿自由运用语言的机会时,万万不可脱离规范的要求。同时,教师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时,自身要在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方面为幼儿做出规范语言的示范,成为幼儿语言学习的榜样。

4. 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

示范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手段,从父母教孩子怎样系好鞋带到大学教授给大学生传授自然科学知识,都离不开示范。对幼儿语言教育来说,教师的示范是幼儿进行语言模仿的基础。但是要使教师示范的语言为幼儿所习得,并能为幼儿所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就要提供机会让幼儿反复练习。因此,教师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时,必须坚持教师示范与幼儿练习相结合的原则。

要贯彻这一原则,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

(1)教师的示范不能限制幼儿的思维。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有许多活动类型的活动结构专门设置了教师示范这一步骤,其目的都是希望借助于教师的示范使幼儿模仿并习得规范的语言。但在具体操作示范这一步骤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限制了幼儿想象和思维、阻碍幼儿调动已有语言经验的偏差。例如,当教师示范之后,要求幼儿模仿并练习时,往往出现幼儿死套教师的语句、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现象,这是应该注意避免的。因此,教师在实际运用示范这一方法时,应鼓励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允许幼儿说出不同于教师的语句及其叙述程序,千万不要使教师的示范限制了幼儿的思维。

(2)注意运用隐性示范。在一般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大多为显性示范,即教师明白地告诉模仿者应该怎样做,要求模仿者仔细观察教师的语言和动作。这种显性示范对于某些年龄段的教育对象和某些科目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效果也很好。但是对幼儿语言教育来说,单纯运用显性示范就显得太单调、太枯燥了。要求幼儿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于教师的示范,不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因此,为了使整个活动过程活跃而不死板,就要更多地运用隐性示范。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平等地进行活动。如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在谈话活动中谈论自己的经验等。这时,教师并不明确地要求幼儿观察教师的示范,而是通过主导活动的方向和进程,通过种种暗示来给予示范。

(3)提供充分练习的机会。练习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通过练习,幼儿可以加深理解语言教育中的有关内容,牢固掌握有关的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语言技能。因此,当教师给予幼儿以某种语言示范之后,就要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反复练习。当然,练习的方式是多样的。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利用练习让幼儿迁移新获得的语言经验,使幼儿在迁移性练习中领悟语言的特性。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为幼儿提供更加广泛的、多种多样的学习语言的机会,使幼儿更好地运用语言获得新的生活经验和其他方面的学习经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既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习得语言,也可以促进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和其他学习活动中的语言交往。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