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浙江教师招聘交流群:287234887|微信公众号:浙江招教|
浙江教师招考公告|浙江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语言教学观( views of language teaching)是指人们对语言教学活动的本质、方法、模式等要素的理解、认识以及所持有的相应观点和态度,最后形成语言教学理论。任何一个语言教师的教学活动都体现出一定的语言观和相应的语言教学观。
一、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1. 强调知识教学,特别是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性
英语对于我国学生来说,除了课堂基本没有自然语言环境,所以只能靠课堂教学来学习英语。这样,学习语言的结构和系统就十分必要,特别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完全可以接受母语之外的语言体系和结构如句法结构。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避免一些共性的语言错误。
2. 强调模仿,特别是语音语调
“语言是一种习惯”是结构主义语言观的另一大观点。它把语言学习看作是“刺激一反应一强化”不断反复的机械的习惯形成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张运用“刺激一反应”的模式训练学生,提高他们的语言熟练程度。但这种方法忽视了语言的创造性特点和语言传递信息的不可预料性特点。
3. 强调语际对比,提高学习效率
英语和汉语都属于分析型语言,其句法关系是由功能词即虚词和词序来表示的。这一同种类型语言之间的对比有利于学生应用正迁移学得英语结构。学生掌握了英语语言的基本构词方式和语素形式,就可以举一反三地认识、掌握许多词汇,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基础是转换生成语法。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乔姆斯基认为,说本族语者具有一种能力,即他能够说出并理解无数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句子。转换生成语法的目标便是寻求一套有限的规则,从中可以生成无数的句子。它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1. 强调培养并运用演绎、观察、发现等思维品质
这一启示在外语教学中很有价值,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主张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在语言教学和学习中有些直观的规则完全可以采用“观察一发现”的模式来进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性思维能力。
2. 强调语言规则的生成与创造,说明语言学习绝不是靠模仿和重复获得的
无论是儿童习得母语还是任何人学习外语,都会有创造性行为发生,学生总能听懂或说出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句子,这就是语言的生成和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鼓励他们大胆说话,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品质。
3. 强调重视语法规则
转换生成语法主张语言规则的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意思是改变“过分”,不等于不讲语法。
三、社会功能主义教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既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用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去指导英语教学,应当通过传授语言介绍该语言国家的文化,进行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的训练。英语教学还要注意语言变体,有意识地把语言形式和社会语境结合起来,让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变体。社会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重提语言的交际价值及交际能力的培养
交际能力也就是语言使用能力就是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的能力。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要研究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方法,避免脱离具体语言环境纯粹地传授语言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使用得体的语言,正确处理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
2.在英语教学中正确应用适合性原则(得体原则)
语言即交际工具,也是文化载体。语言要发挥交际工具这一功能,就必须适合其载体文化,否则就会违反适合性原则。由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在教语言的同时,要把知识背景传授给学生,并和汉语加以对比,多使用真实材料,尽量从一些真实的交际活动中选择语言材料。课堂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角色,对于语言形式正确而不符合角色身份或场合的应该指出来,使学生逐步获得“社会语言学方面的敏感性”。
3.在英语教学中注意语言变体
语言学家把人们因场合不同或角色不同而对自己的语言所做的调整称为语言变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及对方的地位、职业、年龄和文化教育层次等,运用适当的语言变体。要有意识地把语言形式和社会语境结合起来,不仅教授语言语法还要教授语言文化,让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变体。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