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教师资格证交流群:698437500|微信公众号:展鸿教师|官老师:18969902976
全国教师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斯金纳进一步发展了桑代克的刺激—反应学说,他与桑代克的主要区别在于:桑代克侧重于研究学习的S—R联结,而斯金纳则在桑代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的概念。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他强调程序教学,即把各门学科知识按其内在逻辑顺序分类,使学习由浅入深,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以达到教育目的。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可以利用教学机器。这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一)强化分类
1.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2.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物有很多种类,如表扬、奖励、自我强化等。表扬或奖励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关注、特权、拥抱、活动、实物、金钱等。没有一种强化形式适合于所有的人,当采用的表扬或奖励方式对学生无效时,并不是强化无效,而是没有选择正确的强化方式。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奖励时,应注意避免外部奖励对内部兴趣的破坏。在很多情况下,维持行为的强化物是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这时再给予外部的奖励,就会使学生活动的目的逐渐转变为获得外部奖励,因此当学生已经自行从事某种活动时,教师应谨慎考虑奖励是否必要,避免给予不必要的奖励。
(二)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要消除或改变行为,最好能将惩罚与强化结合使用,在惩罚一种不良行为的同时,强化另一种良好的行为。惩罚的运用应该及时,即在学生做出某种行为之后,立即给予惩罚。惩罚要紧跟在错误行为之后,与错误行为之间建立联结。
(三)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不满于极端行为主义的观点,在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观点后,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社会学习理论。
他认为由直接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实现。所谓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另一重要来源。
(一)观察学习的分类
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观察学习可分为三类:
1.直接的观察学习:它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
2.抽象性观察学习:它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能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
3.创造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
(二)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过程:即观察者注意对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是观察学习的首要阶段。
2.保持过程:即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他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
3.复制过程:即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
4.动机过程:即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
(三)观察者的三种模仿动机
1.直接强化
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2.替代性强化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