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根据科学课程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2)能创设教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开展教学。
(三)教学实施
1.课堂学习指导
(1)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科学课程特点和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2)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优化教学。
2.课堂教学组织
(1)掌握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尤其是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2)理解科学实验的教学功能、特点与方法,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科学实验开展教学。
(3)教学过程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合理布置作业。
(4)合理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科学课程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
1.能依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基本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体现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
2.能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
3.能编制、选择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作业,能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试卷结构
四、试题样本
一、选择题
1.某金属元素R,它的氢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它的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则该金属元素R的化合价为
A. B.
C.
D.
2.题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信息的是
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C.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生物体内积累最多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北斗星、火星都是环绕太阳转动的行星
B.流水、风、冰川都是导致地形变化的外力因素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