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统
当前位置:

护理必考知识点:医院和住院环境

2018-05-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医院

1.医院的任务:是“以医疗工作为中心,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做好扩大预防、指导基层和计划生育的技术工作”。

2.医院的种类:按分级管理划分为三级十等。

(二)门诊部

1.门诊的护理工作

1)预检分诊;(2)安排候诊和就诊;(3)开展健康教育;(4)实施治疗;(5)严格消毒隔离;(6)做好保健门诊的护理工作。

2.急诊的护理工作

1)预检分诊;(2)抢救工作:急救物品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及定期检查维修,使急救药品完好率达到100%。(3)留观室:留观时间一般为3~7天。

(三)病区

1.病区的设置和布局:两床之间应设隔帘,有利于治疗、护理及维护病人的隐私权;两床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m。

2.病区的环境管理

1)物理环境

①光线:病室采光有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经常开门窗,让阳光照射。

②噪声:医院病房白天噪声应控制在40dB以下,夜间控制在30dB以下。噪声强度在50~60dB时,即能产生相应干扰。长时间暴露在90dB以上的环境中,可导致疲倦、焦躁、头痛及血压升高等。当其高达120dB以上,可造成高频率的听力损失,甚至永久性失聪。

③温度:病室内的适宜温度是18~22℃。新生儿及老年病人,室温保持在22~24℃为宜。室温过高时,机体散热受到影响,不利于体力的恢复,病人感到烦躁,呼吸、消化功能均受干扰。室温过低时,冷的刺激可使病人肌肉紧张,且易受凉。

④湿度:病室内的相对湿度50%~60%为宜。湿度过高,潮湿的空气利于细菌的繁殖,可增加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病人感觉闷热,尿液排出增加,加重肾脏的负担。湿度过低,可致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病人尤其不利。

⑤通风:一般通风30分钟即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

⑥工作人员应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

2)社会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

3.铺床法

医院常用的铺床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

其目的:

1)备用床:①保持病室整洁、舒适、美观;②准备迎接新患者。

2)暂空床:

①迎接新患者入院;

②供暂时离床活动的患者使用;

维持病室的整洁、美观。

3)麻醉床:

便于接受和护理麻醉手术后患者;

保护被褥不被沾污,便于更换;

使患者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

注意节力、避免损伤与疲劳:

身体尽量靠近病床,两腿分开稍屈膝,两脚前后或左右分开,以扩大支撑面,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

应用臂力,减少腕部用力,并保持手和臂的动作协调、连续。

铺好一侧,再铺另一侧。先铺床头,后铺床尾,再铺中部,以减少来回走动。

④翻转床垫及协助患者翻身时,应借助患者自身重量以节省体力,避免扭伤。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免费直播预约观看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