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文言文常考的虚词——则

2020-01-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浙江教师交流群:287234887浙江教师招聘交流群|微信公众号:浙江教师考试网

浙江教师招考公告浙江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③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④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②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

③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③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①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吴》)

(二)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①及诸河,则在舟中矣。(《秦晋崤之战》)

(三)名词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论语》六则。

2.准则,法则。

以身作则。

  • 1
  •  
  • 2
  •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

  • 32学院免费体验课

推荐直播

推荐面授

推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