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

2019-08-0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705229558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洪老师:15336536002

全国教资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一、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

1.含义

品德不良指经常发生的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违背道德规范,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甚至处于违法犯罪边缘的行为。

2.类型

青少年品德不良表现在与其息息相关的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青少年较为普遍的几种品德不良类型有以下几种。

(1)作弊行为:考试作弊属于学习领域最普遍的品德不良表现之一。该现象长期存在,一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诚信及文明礼仪缺失:诚信及文明礼仪缺失是青少年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品德不良的主要表现

(3)责任意识淡薄:责任在整个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一个人能否形成一定的责任意识,能否勇于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关键是青少年阶段。其主要表现有:①重个人意识,对集体、对社会责任意识淡漠;②自私、冷漠、儒弱、缺乏正义感;③行为上表现出怕负责任或逃避责任。

二、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启蒙学校,家庭环境中的某些不当教育和环境中的某些不良因素,是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家庭教育环境中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①养而不教,重养轻教;②宠严失度,方法不当;③要求不一致,互相抵消;④家长生活作风不良,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品德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的。但是,如果教育者思想不端正,教育措施不力,教育方法不当,都可能妨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从而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蔓延和恶化。现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①只抓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②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对学习成绩差或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对他们冷淡、歧视,使他们失去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一定的程度上助长了他们缺点和错误的发展;③少数教职工的不良品德直接给学生的品德产生了不良影响。

3.社会方面的原因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越来越广泛地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二)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
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

不良品德的形成与学生道德认识上的错误或无知常有密切的关系。有的学生分不清是非、善恶,甚至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总之,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有的是从认识开始的,有的是从情感、意志开始的,有的则是从行动开始的。

2.道德情感或情感异常

品德不良的学生缺乏道德情感,他们往往是爱憎不分,好恶颠倒。例如,认为给他点便宜的人是“好人”,认为严格要求和管束他的人可恶。他们同教师、父母和其它关心他们的人情感对立、存有戒心,而与他们的“伙伴”却情感相投。

3.明显的意志薄弱与畸形的意志发展
4.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5.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

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他们内部心理因素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如果得不到适当的解决,就可能产生品德方面的问题。

三、品德不良的矫正与教育

1.不良品德学生的转化过程

不良品德学生的转化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醒悟、转变与自新三个阶段。

(1)醒悟阶段:这是指不良品德的学生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改过自新的意向。

(2)转变阶段:这是指不良品德的学生有了改过自新的意向之后,在行为上发生一定的转变。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仅仅是开始,在整个转变阶段必然要经过不断的矛盾运动才能最终成为一个新人,在不断地矛盾斗争中,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即重犯以前的过错。反复的情况也有两种:一是前进中的暂时后退;另一种是教育失败出现的大倒退。

(3)自新阶段这是指不良品质的学生经过较长时期的转变之后,不再出现反复,而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对那些已经转变的青少年要倍加关心和爱护,充分地信任,热情地鼓励,逐步提高要求、不断引导前进,任何歧视与翻旧账的言行都是极为有害的。

2.不良品德的矫正与教育

(1)以充满信任的教育和关爱、消除疑惧心理和对抗情绪。

(2)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等。

(3)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在集体活动中激发道德情感。

(4)加强道德意志训练,增强抗诱惑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

  • 32学院免费体验课

推荐直播

推荐面授

推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