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2019-08-0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705229558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洪老师:15336536002

全国教资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一)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阶段

年龄

冲突

人格发展任务

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

婴儿期

0~18个月左右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面对新环境时会焦虑不安

儿童早期

18个月到3岁

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缺乏信心,行动畏首畏尾

学前期

3~6、7岁

主动对内疚

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畏惧退缩,缺少自我价值感

学龄期

6、7~12岁

勤奋对自卑感

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

青年期

12~18岁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感,时而感到彷徨迷失

成年早期

18~30岁

亲密对孤独

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与社会疏离时感到寂寞孤独

成年中期

30~60岁

繁殖感对停滞感

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

不关心别人与社会,缺少生活意义

成年晚期

60岁以后

完善对绝望

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悔恨旧事,徒呼负负

人格发展的上述各个阶段是互相依存的,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程度,而后期阶段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解决的冲突。个体解决每一阶段危机的方式对个体的自我概念和社会观有着深远的影响。早期阶段中问题的不当解决所造成的损失,可能会在后期的阶段中得到修正,但却往往会对个体一生的发展造成间接而深远的影响。

(二)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评价
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贡献

(1)埃里克森注重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他不仅考虑自我概念的出现、同一性的获得获得,而且强调了个体一生中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对个体发展的制约作用,并具体阐述了性格、兴趣、动机等带有社会性内容的人格特征在社会背景中的产生和发展。

(2)埃里克森从整体上、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层面及其相互关系中考查了人的社会性发展和道德等的形成与发展,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它们的发展历程。

(3)埃里克森的理论阐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一生的发展,体现了研究人的终生发展的观念,比较符合人的发展实际。他也是最早研究人的一生发展的心理学家。

(4)埃里克森的理论中有一些辩证法的思想。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局限

(1)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有过分强调本能,相对忽视人的意识、理智等高级心理过程在发展中的作用的倾向。

(2)他把许多社会问题,如人生目标的选择、确立等归结为心理发展过程中某一特殊阶段的心理任务与危机,这是否恰当,心理任务与危机跟社会矛盾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3)他并没有解释个体如何以及为什么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而且该理论也缺乏实证性研究的支持。

(4)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划分是否适合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发展实际,也是值得商榷和进一步研究的。

(三)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培养学生的人格发展
1.培养小学生的人格

(1)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确立适当的目标,并有机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认真努力而获得好成绩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2)对丧失信心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落后和不足,不能一味地批评,而要多给予鼓励。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其自信心,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努力学习。而当这些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后,一定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其充分体验此时内心所获得的快乐。

(3)建立多维度的成功评价体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同时教育学生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进行纵向比较,淡化横向的社会比较,这有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满足心理发展的需要。

(4)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平等而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老师对待自己的态度而感到自卑。

2.培养中学生的人格

(1)发挥教师的作用,加强教育,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教师通常是最合适和最有可能帮助学生获得同一性的人。学生选择某特殊的专业,往往是受这一专业的教师的人格力量的影响。一个教学卓有成效、热情的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且这种教师往往能对学生在该专业的成就给予及时、合理的反馈和强化,进而影响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和同性的形成。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和社会角色,同时要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有关其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2)尊重中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中学时期思维个体由于开始寻求独立,可能会表现出拒绝接受成年人的建议。要摆脱父母的控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是一个正常而必须的过程。这样,教师角色和父母的相似就意味着拒绝教师的权威,正如拒绝父母的权威一样。中学生一般愿意以类似成人的行为作出反应,这一原理意味着:①中学生绝不应该被当作“孩子”看待。②绝不应在其他同伴或其他有关的人面前轻视青少年。③给以明确的指示,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④注意同伴之间的关系,同样一个管理措施,在小学行得通,在中学不一定行得通。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

  • 32学院免费体验课

推荐直播

推荐面授

推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