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三)

2019-07-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浙江教师招聘交流群:287234887浙江教师招聘交流群|微信公众号:浙江招教|

浙江教师招考公告浙江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皮亚杰是瑞土当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最早提出了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毕生从事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崭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像科学家一样,通过自身和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自己建构关于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他关注儿童科学认识发展的自发性,描述了儿童科学认识随着认知发展阶段的推进而改变的过程,同时提倡让儿童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进行自主式的学习。

1.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零岁到两岁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两岁到七岁)、具体运算阶段(七岁到十一二岁)和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

皮亚杰认为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和标志这阶段的行为特征。阶段和阶段之间不是量的差异,而是质的差异。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个阶段,而不能前后互换。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各人智慧程度、动机、练习和教育影响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可提早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则保持不变。

皮亚杰认为处于前运算阶段(两岁到七岁)的儿童是受直观的刺激限制的,不同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他们能内化行为,但只能以环境刺激进行内化活动,而且不能持久:能在表象水平上进行运算:能使用语言但可能不正确。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识来自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儿童早期不能很好地区分主体和客体,因此,他们的认识常常表现出“泛灵论”的特点,即认为万物是有灵的,任何东西都是动的,是活的。

皮亚杰还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往往是主观的,不考虑其他人的看法。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观察和描述一个物体的特征或一个现象的状态,但他只能看到物体的一个特征,而且集中于表面的特征,不能协调变量,很难认识一个物体的多个特征。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的角度解释了他们学习科学的特点。他认为,儿童的科学认识和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平行的。儿童科学认识的发展取决于他们的认知发展阶段。

2.认知结构理论

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者,他相信每个人必须建立他们自己的智力结构。皮亚杰认为儿童认识和智力结构的起源是物质的活动。通过活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他们自己的智力结构。儿童也通过个体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地建立起更精确的智力结构,使智力的发展从一个阶段转换到另一个阶段。

皮亚杰认为知识经常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动作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在动作操作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一方面使得客体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另一方面也使主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认知。个体知识经验的获得是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结果。儿童只有具体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并验证假设,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指出,整个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儿童的自主调节,儿童会不断地将新的经验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并促成原有认识的改变。这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实现的。同化是将新经验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而顺应则是改变已有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经验。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揭示了不同发展阶段儿童认知的一般特点,发现了儿童的精神世界具有对科学的独特而生动的理解。皮亚杰把教师的注意力从自己所理解的成人的科学转向儿童的科学,提醒教师接受、承认乃至欣赏儿童对周围世界的科学认识,从儿童的角度、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儿童的科学认识。这对于今天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仍具有重要的意义。皮亚杰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儿童的科学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皮亚杰是发现儿童科学的第一人。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

  • 32学院免费体验课

推荐直播

推荐面授

推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