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统
当前位置:

教师考证考编心理学高频考点之“想象”

2019-06-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705229558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洪老师:15336536002

全国教资招考公告全国教师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一)想象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具有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新颖性、深刻性等品质。

(二)想象的种类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的内容和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有一定的程度的创造性,但其创造性的水平较低。它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为基础,同时离不开词语的组织作用。再造想象产生的条件:①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②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准确、鲜明、生动;③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更复杂、更困难,它需要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在人脑中进行创造性的构思。

创造想象对活动的意义:

在任何创造活动中,创造想象都起着重要作用,是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具体表现在:

其一,创造想象在科学的发明和发现上,起着重大作用。

其二,创造想象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其三,创造想象在实践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幻想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是人们寄托的东西。

当人们依据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时,这种想象叫理想。

当人们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因而是不能实现的想象,这种想象是空想。

(三)想象的品质

1.主动性:是就想象的目的性、意识性的程度而言的。

2.丰富性:是就想象内容的丰富程度而言的。

3.生动性:是就想象表现得活泼鲜明的程度而言的。

4.现实性:任何想象总是超越现实的,但又不能绝对摆脱现实。

5.新颖性:是就想象所构成的形象的新异程度而言的。

6.深刻性:揭示事物的主要特征。

(四)想象的功能
1.预见功能

想象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补充功能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人们不可能直接感知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想象,弥补人类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和不足,超越个体狭隘的经验范围,扩大人的视野。

3.替代功能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慰藉。

(五)想象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具体的途径包括: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

  • 32学院免费体验课

推荐直播

推荐面授

推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