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
当前位置:
  • 首页 >
  • 公务员
  • >
  • 申论范文:“问责”更应重“问”不重“责”

申论范文:“问责”更应重“问”不重“责”

2019-05-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全国公考招考公告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考生在平时可以多阅读一些权威媒体的报道或时评,一是对阅读素材的积累,二是对写作手法的借鉴。展鸿教育挑选了一些文章,供各位考生阅读参考:

 

“问责”的主要功能应体现有效传导“压力”、传递“动力”,既要发现怠政懒政、不作为的懒官,又要发现扎实苦干、清正廉洁的好官,推动形成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问责”的主要形式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周密部署、严格督查,发现问题、强化问责,确保督查落到实处、起到实效;问责”的主要方式要严格要求,廉洁自律,树立形象。

“问责”是促进工作的手段,千万不能当成工作目标。基层实践中,“工作还没有部署,或者刚开始部署,问责就部署开了;工作还没有启动,或者刚启动,检查问责就开始了”“工作推动不到,或者出现问题,第一反应不是研究怎么解决,而是问责”“一个人的工作,要接受省、州、县多项督查,不停督查,不停问责”“问责多了大家可能就麻木了。一根棍子,打一下疼,打多了就不觉得疼了”的现象屡见不鲜。个别领导热衷于“打快球”,一项工作任务刚布置,就急匆匆地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大力宣传、扩大知名度。然而,个别地方领导为了“息事宁人”,追求政绩,强调“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把“问责”板子打在基层身上,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问责”不应是推动工作唯一手段。问责制度作为推动政策落实的重要手段和激励担当作为的重要举措,在唤醒各级干部责任意识、营造履职尽责氛围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值得充分肯定和不断坚持的。问责只是一种促进工作手段。其初衷在于发挥“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教育和惩戒作用,终极目的是为了让党员干部能够自觉尽责。如果凡事都要高举问责的“板子”,甚至变本加厉、层层加码,甚至超过了限度,就可能适得其反、本末倒置。

对基层工作更应多些“问”,少些“责”。许多基层干部反映工作压力大,不是“傲娇”,更不是“慵懒”。现实中,确有个别基层干部怠于履职,慵于作为。但总体而言,基干部这个群体在岗位上普遍尽职尽责,他们每每冲锋在第一线,在基层工作中冲锋在前,安心守护着每一个基层细胞,是党和人事伟大事业的基础力量。基层工作经常“5+2”“白加黑”还没有加班费,会议多、材料多、检查多还要承担各种风险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多给基层干部一些“问”的关爱,才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肯定,才会使得基层干部对于事业产生无怨无悔的追求。多跑基层、多问需求,处处留心,反映基层的所思所盼。问需于基层,坚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切实发现基层问题、帮助基层解决问题。认真倾听基层心声,察其困难,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问计于基层,就是要充分尊重基层干部的首创精神,发挥基层干部全面参与和深化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落实“问”与“责”,需默契配合,唱好落实“问”和“责”的“二人转”,在“问”中解决基层所需、在“问”解决群众之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责”的利剑永不出鞘,让问责不“脱靶”不“跑偏”。

来源:人民论坛网

编辑:展鸿教育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

  • 32学院免费体验课

推荐直播

推荐面授

推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