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不断加大汝瓷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助力乡村振兴。图为2018年12月19日,河南省宝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宋延宾(右)在教授徒弟拉坯。中新社发 何五昌/摄
推动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鼓励引导涉农科技成果入乡,关键在于推动科研院所面向市场需求开展技术创新,改革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把专家成果体现在广阔的乡村土地上。要建立对涉农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建立科研人员到乡村兼职和离岗创业制度,激发其活力动力和积极性。建立这些体制机制,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发展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五、政策重点: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乡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是重要公共产品,也是乡村发展的明显短板。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需要加大对乡村的公共资源投入,推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承接城市要素下乡,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城乡要素顺畅流动和乡村的产业发展、民生改善。近年来,我国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城乡互动,缩小了城乡差距,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图为安徽省庐江县白(山)果(树)公路,路面平整、清洁、畅通。中新社发 王闽/摄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基本公共服务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是大方向。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提高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共享,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是农民生命健康的安全网,应增加基层医务人员岗位吸引力,推动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向乡村医生倾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在城乡间共享。社保制度对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完善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低保制度的城乡统筹以及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的城乡统一。实施好这些改革,能够有效解决城乡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城乡要素顺畅流动和乡村的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必须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乡村,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统一规划就是以市县域为整体,统筹设计城乡路网和水、电、通讯、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统一建设就是健全分级分类投入机制,政府主要抓道路、水利等公益性设施,市场主要着力于供电、电信和物流等经营性设施。统一管护就是区分公益性设施和经营性设施,由产权所有者建立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保障设施长期发挥效益。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既能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又能切实改善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落实,事关农民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和切身利益的保障。关键是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结合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能够为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强的基层组织保障。
六、政策落脚点: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核心是收入问题。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需要多途径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018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2%,农业就业人员占比却高达26.1%,偏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制约了农民增收。一方面是推动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减少乡村的剩余劳动力,使乡村劳动者拥有更多生产资料,进而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是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产业新业态为补充的多元化乡村经济,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又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健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文化保护利用机制,统筹提高乡村经济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这是统筹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农民收入的治本之策,能够真正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拓宽农民收入增长渠道。农民有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四方面收入,应针对不同收入特点分类施策。在工资性收入方面,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在经营性收入方面,完善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等政策,加强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在财产性收入方面,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担保、继承权,探索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多种实现形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转移性收入方面,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基础上,探索建立普惠性农民补贴长效机制。做好上述几方面分类施策,能够为农民获得多元化收入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使农民更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事关全局和长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只要按照中央的顶层设计科学施策、攻坚克难,城乡融合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