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
当前位置:
  • 首页 >
  • 公务员
  • >
  • 面试热点:一药难求,救命药换装涨价11倍,卖的是药还是包装?

面试热点:一药难求,救命药换装涨价11倍,卖的是药还是包装?

2019-06-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事件概述

作为一种常见的“救命药”,硝酸甘油片是心脏病患者的常用必备药,之所以称为“必备药”,是因其价格便宜,见效快。然而,最近有调查发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出现“一药难求”的现象,各药店的硝酸甘油片要么大幅度涨价,要么长时间处于断货状态,让患者十分忧心。

过去每瓶100片装,零售价16元;今年换成15片独立包装,零售价25.7元——冠心病“救命药”硝酸甘油单片涨价近11倍。

医药公司回应

1.为什么换包装?

因为开了瓶以后有保质期,100片一瓶很多都浪费了,改少以后不浪费了。

2.为什么换个包装就涨价?

因为过去定价过低。如今涨价,一方面是换了新包装,过去100片生产是单独定制的机器自动生产线,现在换新包装后,过去的生产线用不了了,改成了手工包装,所以生产效率也受到影响。“过去100片包装大概一周能生产3批,现在改了新包装后,1个月生产1批,所以整个包装成本和工时也都增加了。”

社会评论

【钱江晚报评论】

整件事情有很多荒唐之处,首先自然是价格。换包装换生产线,增加成本是必然的,售价上有所变动,也可以理解,现在人工成本又比较高,不能要求药品不涨价,但这么个涨法,就不是所谓增加成本能解释的,而是一种恶性涨法,是对患者的一种直接伤害,非常之粗暴。

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一家在业内有决定性影响、在市场有决定性作用的企业,怎么能任性地说涨就涨,说少生产就少生产呢?如今,市场上价格暴涨,还经常断货,买不到药,责任由谁来背?

问题出在市场上,答案也在市场里。药品市场本身就有比较高的准入门槛,哪怕是一般药品,新进企业要想获得生产资格、获得相关资质,需要经过严格认证,时间短不了。生产出来想进入市场进入医保又需要比较长的周期。缺少足够多的后来者,所以,市场竞争法则有时候会失灵。这就导致药品有时呈现一种非理性的状态,同样的药价格相差悬殊,同样的药不同的包装价格相差悬殊。换个马甲就涨价的事不是一两回了,已经成为药企淘汰低价药的一种惯用手法。显然,这些都给了药企说涨就涨让市场被动接受的底气。

这件事立了一个坏榜样,如果靠换换包装,换换名字就能把老药弄得跟新药一样,就能卖出天与地差别的价格,那还有谁愿意创新呢?都来投机取巧好了。如果大家都以自己的市场地位说事,那么垄断企业是不是可以把价格抬到天上去,市场份额高的企业就可以为所欲为,那么谁来照顾民生呢?(来源:钱江晚报)

【澎湃新闻评论】

“救命药”换包装即涨价的背后,是廉价药的消失。关于这一点,从国务院到相关部门近年来都有严肃表态,但从此套路依然大行其道的现实来看,不能低估“廉价药”消失背后的症结和惯性。

事实上,早在2011年,发改委就明确提出“同种药品禁以换包装变药名变相涨价”。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专门强调,不允许在“审批”名目下搞那么多五花八门的所谓“新药”。总理一针见血的点评“还不是为了涨价!”,让人印象深刻。

也就是说,硝酸甘油等“救命药”换个包装就涨价的现象,其实是一些药企应对药品降价令的一种“潜规则”。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何这些年从政府到民间都在不断提药品降价,但廉价药却反倒在加速消失。应对这一困境,相关部门在加大价格监测力度的同时,也应着力在准入上压缩一些药企投机的空子。

药品变换包装,一般都需要先经过相关部门审批,但药品审批被指效率低的另一面,却又常常为只是变换包装的“伪新药”大开方便之门。有媒体报道,2014年,国家药审中心接受新的药品注册申请8868个,而业内人士指出,“这里面重复申请,无效、虚假申请的数量很多,尤其是改变剂型、包装、药品名称的药品注册数量。”

这种局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多。一来,重复申请过多,进一步降低了审批效率;二来,换个“马甲”、改变规格就能成功提价,抑制了药企在研制新药上的动力;三来,大量药品能够借助新包装获得溢价,廉价药自然失去生存空间。因此,诚如专家呼吁的,对于只改变剂型、规格就申报“新药”的药品就应从严审批,最大限度压缩“换马甲套利”的游戏。

只要合法,药企追求利益无可厚非。可医药是最基础的民生产业,药价问题,特别是“救命药”价格上涨、廉价药消失,不能全交给“市场理性”。在这方面,政府的“有形之手”应该及时补位。

除了审批上的针对性调控,还应建立系统性的托底方案。李克强总理曾对白血病国产特效药“断货”作出特批,并强调要“切实加大国产廉价药生产供应保障力度”;相关专家也建议,应从国家层面构建一套廉价特效药的储备制度。另外,对廉价药生产企业可予以相应的税费、贷款支持,在确保它们利润空间的同时,又不至于把成本过多转嫁给患者。

总之,冠心病“救命药”摇身一变就身价上涨,考验的依然是廉价药保障能力,它需要有更多系统性的改变。(来源:澎湃新闻评论)

 

面试怎么考

对于药企将“救命药”换个“马甲”,使其售价暴涨11倍的现象,你怎么看?

 

【思维导图】

第一步:点题

企业将“救命药”换个“马甲”,使其售价暴涨11倍,这一做法是对患者的一种伤害,同时也扰乱了市场。

第二步:原因及影响

原因:(1)主要是一些不良商人为牟取暴利,非法垄断药品原料造成的,而且这种涨价手法已经组织化、常态化、模式化;

(2)药企因价格低,利润薄而停产或者更换包装药价暴涨从而“一药难求”;

(3)医改过程中,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已取消,政府对“药价”的监管存在缺位。

影响:(1)换个“马甲”,改变规格就能成功提价,抑制了药企在研制新药上的动力;

(2)大量药品能够借助新包装获得溢价,廉价药自然失去生存空间;

(3)“救命药”涨价,增加了患者家庭负担。

第三步:提出措施建议

药品是特殊商品,市场非万能。应对这一困境,相关部门在加大价格监测力度的同时,也应着力在准入上压缩一些药企投机的空子。药企及药店可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和销售,但市场“无形之手”有失灵的时候,特别当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药品价格上涨过快时,“有形之手”不能缺位。

建立完善的廉价药国家保障制度是治本之策,也是业内共识。对临床必需、不可替代的药品,国家应建立储备保障制度,由专门机构及专人负责该类药品的采购、储备及调拨,同时形成一套补偿和激励机制,让药企有合理利润。在确保廉价药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开辟廉价药专供渠道,确保廉价药重回市场。(来源:南方农村报)

第四步:结尾

“救命药”换装涨价,甚至一药难求,除了是医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一些药企为了利益而采取的手段,国家应该多措并举,度过医改攻坚区和深水区。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