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考生在平时可以多阅读一些权威媒体的报道或时评,一是对阅读素材的积累,二是对写作手法的借鉴。展鸿教育挑选了一些文章,供各位考生阅读参考: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高标准开展好调查研究工作,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的基本保障。目前,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能够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经常性深入基层、听取民意,深受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调查研究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需要对“第一手资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观察、分析,如果只调查不研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很容易做“无用功”,甚至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因此,想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不仅要把直奔现场、直面群众的“一招一式”做好、做实,还要“练好”把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的“内功”,真正使调查研究成为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重要保障。
增强理论素养。过硬的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是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定海神针”,党员领导干部是否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将直接影响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调研者要把坚持与时俱进作为调查研究的根本要求,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做到了然于胸、入脑入心,不断提升自身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要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提升“研”的能力,对于调查出的问题,要站在哲学的高度总结经验教训,充分掌握对立统一的规律,努力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零碎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丰富知识结构。《论语》有云:“君子不器”,是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不要成为一种器具(只具有一种功能)。反过来说,如果一名党员干部知识面窄、本领单一,不管调查的有多细致、多全面,终究还是会陷入用旧思维解决新问题,用单一的手段解决多元化诉求的“窠臼”。在日常学习中,要坚持“博”与“专”相统一的原则,不仅要当好所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还要广泛学习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优化思维方式,提升综合素质。除了兼收并蓄之外,还要努力将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坚持用发展的观点来深学,用联系的观点来深思,不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用丰富的知识储备从容应对调研中发现的新变化、新情况。
树立统筹意识。调研所掌握的“一手资料”和相关情况往往具有一定普遍性、规律性,针对这些普遍性的问题,不能仅仅在“点”上做文章,还要在“面”上抓统筹、抓整体。调研者要不断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在更广的领域和空间内对所调研的工作见微知著、审时度势,认清此项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发现其中规律、看透问题本质。在“钻进去”找规律的同时,还要“跳出来”找思路,对于一些难以消化的老问题、旧问题,要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在调研中多思考、多沉淀,让脑子动起来、活起来,打破陈旧的条条框框,对同样的、类似的、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深层次整改。需要清楚的是,树立统筹意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绝不是把局部经验绝对化、局部问题扩大化,避免“一刀切”“一锅煮”。
总之,练好调查研究的“内功”,就是调查者把提高调查研究的素质和能力作为重要任务,在精心调查的基础上精心研究,充分分析、判断、总结、提炼,找出问题的原因及其内在联系,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确保能够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来源:人民论坛网
编辑:展鸿教育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