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
当前位置:

申论范文:基层问责不能“糊涂”

2019-05-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全国公考招考公告历年真题32学院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考生在平时可以多阅读一些权威媒体的报道或时评,一是对阅读素材的积累,二是对写作手法的借鉴。展鸿教育挑选了一些文章,供各位考生阅读参考:

 

“问责是手段,不是目的。简单粗暴的问责,置基本事实而不顾,伤的不仅是基层干部的心,更耽误的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一位乡镇组织干部说道。

在基层以问责代替整改、以问责凑数量、多头问责、计时问责、“背锅”问责等乱象也时有发生。有的干部因为前两天冰雹砸坏了大棚,未能及时修复,被问责不作为;有的干部签署责任状达三十多份,处处面临问责;有的因为未能按时签到,被问责纪律松散;有的天天守在村部等着频繁的明查暗访,担心问责不在岗,着实让一些真心做事的干部哭笑不得。这种问责乱象之风,要不得、更长不得,需要及时刹住歪风、釜底抽薪,绝不能养痈成患、积重难返。

如何让问责不“脱靶”不“跑偏”?要真正发挥问责之“利剑”,去恶扬善、去痈治病、狠刹歪风,做好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忠诚“卫士”,切实让干部放下包袱,甩开膀子,轻装上阵,为民务实、干事创业。我们还需从问责主体、问责过程、容错纠错环节上把好关、下足功,不做糊涂人,不做糊涂事。

问责主体要坚持“不糊涂”。一事当前,该不该问责、谁该被问责、如何问责、问责到何种程度,问责主体要明明白白、不做糊涂、如刘宠、包公,刚正不阿,清楚用什么权、担什么责,一把尺子量到底,不搞变通,不做选择。要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过硬过关,这是关键之举,也是先决条件。我们要知道,问责主体是否值得党和人民信赖与依靠,直接关乎到问责的作用和实际效果,关乎到党组织公信力的建设,更关乎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含糊不得。

问责过程要坚持“不糊涂”。“利剑”出鞘必问责,问责必严实,避免乱问责、错问责、问错责,确保问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要突出问责的“精准”,而不是“差不多先生”可这样亦可那样的糊涂作为。在实际问责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综合研判,切实做到精准发现问题、精准识别问题、精准处置问题;要切实做到炮弹不打偏、剑指靶心,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找准责任主体、把准问责重点,不一概而论、不扩大范围。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党员干部知道自己身上的使命与担当,知道如何更好地约束、管理与教育自己,知道铆足干劲、集中精力投身事业加油干,从而形成良好的纪法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

容错纠错要坚持“不糊涂”。正确把握好、运用好“三个区分开来”,做到为干事创业的好干部撑腰鼓劲不糊涂,从而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一是要吃透弄懂容错纠错的政策界限,什么情形该容、什么情形又不该容,防止混淆问题性质、拿容错当“保护伞”、“护身符”,搞纪律“松绑”;二是要明确掌握容错纠错的具体情形、认定程序、结果运用和纪律要求,保护好党员干部敢闯敢试、奋勇向上的干劲与魄力;三是要尽快探索建立“能上能下、容错纠错、激励关爱”三位一体干部管理制度体系,坚持对党员干部严管厚爱、宽严相济,同时建立完善容错免责、纠错整改、关心关爱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总之,各级组织要用好手中的“利剑”,做好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忠诚“卫士”,切不可稀里糊涂、动辄问责,要坚持问责主体权责相宜、问责过程精准到位、容错纠错情理相融,始终做到问责合规合矩、合情合理,那么问责就不会“脱靶”“跑偏”。

来源:人民论坛网

编辑:展鸿教育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