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考生在平时可以多阅读一些权威媒体的报道或时评,一是对阅读素材的积累,二是对写作手法的借鉴。展鸿教育挑选了一些文章,供各位考生阅读参考: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柳”作为清明节的文化符号,以灵动柔美、生命力强、驱邪辟疫等品性,千百年来一直凝结在源远流长的文化之中。党员干部要如一株清明“柳”,以立地生根的情怀,做有用有为之人;以忠诚纯洁的色调,凝结于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
要如“柳”葆“忠诚纯洁”之色。“柳色青青罩翠烟。”词句中的一个“翠”字描写出了不带一丝杂质的青青柳色,纯净而透亮,纯粹而质洁。这也是党员干部要学习的“柳”的精神之一:要永葆忠诚纯洁的底色。党员干部要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始终牢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树立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对人民忠诚的绝对信仰;要通过长期实践、不断学习改造和修养锤炼,真正在思想深处、灵魂深处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以“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的信念,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要如“柳”树“立地生根”之情。“无心插柳柳成荫。”古训中的这句话是对柳树不计环境好坏、不管土地肥瘦,在哪都能生根抽枝、焕发勃勃生机品质的最好诠释。这也是党员干部要学习的“柳”的精神之一:要有立地生根的情怀。党员干部要扎根基层,以“插到哪里就在哪里活起来”的气魄,不计个人得失、不计报酬高低、不图名不图利,真正深入群众、扎根群众,如垂身向下的柳条一般,将目光向下,俯下身子去感同身受群众疾苦,设身处地群众呼声,同群众朝夕相处、摸爬滚打,做群众可亲可敬的“贴心人”,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的民生情怀,真心实意上群众的门,见群众的面,用“一身土、两脚泥”的模样换取群众一颗真心。
要如“柳”做“有用有为”之人。“插柳于门外,以辟不祥。”古人在清明时节的这一习俗,让“柳”成了可用之物,其实,“柳”除了祛除瘟疫,还有消肿止痛、净化生态、预报天气等作用,可以说是价值不菲。这也是党员干部要学习的“柳”的精神之一: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有价值取决于使用价值和贡献率高低。党员干部要做有价值的人,不仅要“有用”,还要“有为”。要勤于学习,在学习中学深悟透理论知识,学懂学精专业知识,要勤于思考,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科学的态度研究问题,要将所知所学联系实践,在实践中历练“有用”真“本事”。要自觉干事,以“尽己所能、尽力而为”的标准要求自己,将努力干事当成一份责任和义务,一种能力和修养,想干事、能干事、勤干事,始终保持一颗进取“有为”之心,方能拥有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来源:人民论坛网
编辑:展鸿教育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