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考生在平时可以多阅读一些权威媒体的报道或时评,一是对阅读素材的积累,二是对写作手法的借鉴。展鸿教育挑选了一些文章,供各位考生阅读参考: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现在拥有”。现如今,借助花呗、借呗、白条等方式的超前消费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消费模式。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我国消费金融规模达到8.45万亿元。支付宝2017年发布的《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在1.7亿的90后中,有超过4500万开通了蚂蚁花呗,并有接近四成的90后用户将花呗设为支付首选。
毋庸置疑,超前消费可以使人们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时,以分期付款、预支等形式进行消费。这对一些人来说,超前消费好比一根“救命稻草”,暂时缓解了经济压力,满足了消费需求,同时对国家来讲,也能够扩大市场需求,带动经济增长。因此,适度的超前消费无可厚非。
但是,现在一些年轻人不考虑个人支付能力,只重视快感和体验、盲目攀比等消费行为,显然是将“超前消费”变成了“超钱消费”,患上了“超前消费依赖症”。这透支的不仅他们的“钱包”,更是他们的“未来”。这种消费行为折射的过于浮躁、物质化和追求享乐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文化,不得不让人担忧。过度的“超前消费”犹如“经济鸦片”,让年轻人狂欢于“天上掉馅饼”的假象,丢掉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长期以往也必将影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不仅如此,事实证明,甜蜜背后,不尽然都是糖果。表面上既有了超前消费的诉求,又有了超前消费的保障平台,还有一些推广渠道,看似是打开了一个前景广阔的消费市场,但背后隐藏的却是消费者的“畸形消费”“风险消费”。有的年轻人将花钱变成了数字的“加减法”,经常拆东墙补西墙,“穷忙”;有的年轻人早早的变成了“负翁”,不得不让家人帮忙还债;也有的年轻人深陷“高利贷”“套路贷”泥潭,非法逼债和自杀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有必要给广大年轻人提个醒:超前消费面前要谨慎。虽然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勤俭节约的“传家宝”不能丢,“居安思危”的警示不能忘。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不能过度超前消费,在进行超前消费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还款能力理性选择。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对年轻人消费观的教育,引导其正确认识超前消费,提高辨别虚假借贷平台的能力。另外,相关部门要坚决取缔某些非法借贷平台,禁止商家过度宣传借贷产品,积极营造风朗气清的消费环境。
总之,既不能把“超前消费”看成洪水猛兽,完全反对,也不能过度沉迷,不加约束,而是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量力而行,让超前消费真正“为我所用”。
来源:人民论坛网
编辑:展鸿教育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