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命题通常是结合时政热点,因此要对热点素材有一定的积累,大家也可以在申论写作中适当引用金句,丰富文章内容。为大家带来人民网整理的习近平纵论京津冀协同发展金句。
【编者按】2019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第一站选择了京津冀,为下一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要求、指明方向。五年前的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1、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 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2、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家一定要增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勇气,继续研究、明确思路、制定方案、加快推进。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3、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4、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推进京津双城联动发展,要加快破解双城联动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原则,以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优先领域,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合作重点,把合作发展的功夫主要下在联动上,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5、不能搞齐步走、平面推进 目前京津冀三地发展差距较大,不能搞齐步走、平面推进,也不能继续扩大差距,应从实际出发,选择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其他地区发展。 ——2014年10月17日,习近平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框架》批示 6、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目标要明确,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思路要明确,坚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举措。方法要明确,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 7、要把筹办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 要把筹办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下大气力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政策创新,推动交通、环境、产业等领域协同发展先行先试,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为全面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起到引领作用。 ——2016年3月18日,习近平听取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情况汇报 8、一件一件事去做,一茬接一茬地干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历史性工程,必须一件一件事去做,一茬接一茬地干,发扬“工匠”精神,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 ——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 9、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问题 北京城市规划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问题,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着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不断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前进。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