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颜色是由血细胞蛋白中含有的物质元素所决定的,人和脊椎动物的血液是红色的,是因为血液中含有大量含铁的血红蛋白。
而章鱼血液中含有的是一种蓝色色素蛋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含铜的血蓝蛋白。这种血蓝蛋白的功能是运送氧气,当章鱼运动时,氧气进入章鱼的血管中,就会与这种血蓝蛋白相结合,这样就形成了蓝色的血液。
2、长颈鹿的舌头能舔到自己耳朵里。
长颈鹿有一条长长的、柔软的、蓝黑色的舌头。有一位好奇的动物学家曾经测量过一头长颈鹿的舌头足有50厘米长,几乎相当于成年人胳膊的长度。
长颈鹿的舌头特别灵活,能从满是刺的金合欢上卷到细细的小叶子吃。有人推测,只要它愿意,舌头绝对可以舔到自己的耳朵。
3、松鼠通过“亲吻”来认出对方。
松鼠每次都会把自己找到的粮食藏在一个地方,但它们从来不是依靠记忆力来找到食物储藏地,而是依靠嗅觉。对待同类也是如此,第一次遇见同类,松鼠会依靠嗅觉确认对方,嗅的时候要离得很近,看起来就像在接吻,当第二次遇到这只松鼠时,它们闻到气味也就知道是谁了。
4、猫头鹰眼球转不动,只能转头。
虽说猫头鹰的眼睛很大,看似炯炯有神,实际上却不能动弹,只能依靠脖子转动。
不过,它们的脖子异常灵活,能旋转270度!
而且,猫头鹰可以很自然地左右眼不同时眨眼睛,节奏和频率由自己随心控制。
5、喜鹊看似温柔宁静,其实“很能打”。
喜鹊是鸦科动物,看起来人畜无害,实则攻击力强。
它们从不怕事儿,是少有的能在猛禽口中抢食物的鸟类,而且智商高,经常团体作战,即便老鹰也打不过它们
6、大象不会跳。
根据研究人员的报告显示:成年大象和小象在奔跑的过程中都没有滞空时间,这意味着它们在运动的时候,始终有一条腿保持着与地面的接触。
笨重的身材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因为大象的小腿肌肉十分脆弱,脚踝也不那么灵活,如果它们取消滞空时间,跳起来就可能会摔倒。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